別在振興的起跑點掉棒了

防疫旅遊踩線  盼振興觀光(1)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在連續45天沒有出現本土個案,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後,6月7日可望大規模解封。籌畫許久的「振興券」,也預計7月上路。根據曝光的版本,方向是每人支付新台幣1000元換3000元、無排富及年齡限制,除不能在電商使用外,其他實體通路都可以使用,包括雙鐵、計程車;至於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則直接撥給3000元「振興券」。

紛擾了近兩個月的「酷碰券」,行政院決定「正名」為「振興券」,同時以全新「改版」的面貌登場。在匯集各界的意見,並「滾動式檢討」之後,採取1000元換3000元的模式,等於買東西只要33折,比原先「花4000給1000」,形同75折的方案更優惠,更有掏錢消費的誘因。

至於之前獨厚行動支付的批評,如今也大開「方便」之門,發放與使用的型式,可望行動支付、電子票證、信用卡與實體紙本等多軌並行,期望能夠將消費族群「一網打盡」。不過,預算規模也從原來匡列的134億元,擴增至460億元。

即便已經做出調整,但民進黨中執會中依舊雜音充斥,除抱怨聽不懂振興券到底是什麼,甚至有立委直接拿馬政府時期消費券,不需要人民拿錢出來的方式做比較。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則是出面緩頰,尊重行政院的做法,但也指示,「發放方式要簡單,讓民眾容易取得。」

的確,「振興券」與「消費券」本來精神並無二致,兩者都是在特殊的時空背景下,透過政策刺激民間消費、活絡經濟,更重要的是提振消費信心;當中並不需什麼深奧學理,發紅包還可以搞出一堆無謂的民怨,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蔡政府財經團隊一直以過去「消費券」的「覆轍」,為「振興券」做區隔、「洗白」。但事實上,不是兩者都難避免有「替代消費」的問題,況且,當年「消費券」每人領取3600元,純粹以消費總額來看本來就大,「振興券」要帶動多大的乘數效益,恐怕都僅只是紙上談兵罷了,而這也不是老百姓最在意的部分。

「滾動檢討」雖然步調慢了點,但也總算更貼近民意一些,尚未定案的內容,恐怕也是未來更容易有爭議的部分,就是使用範圍的訂定。適度地限縮或可被社會接受,但主事者若過於執著於冰冷的經濟數據,只是躲在冷氣房做決策而無法貼近民心,衍生的紛擾還會一波接一波。

相較於「振興券」的發放連黨內都砲聲隆隆,帶領團隊抗疫有成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挾著超高人氣已經「無縫接軌」,從最強「業配王」成為全台最夯的觀光代言人,明明繞境尚未開放,但各縣市政府卻像「搶轎」一樣,先宣布「檔期」的還能硬被其他縣市插隊卡位;現在,連拚經濟都要「順時中」。

面對嚴峻的疫情,甚至被看衰會是中國大陸之外疫情最慘的國家,但防疫團隊超前部署,陳時中直球對決,天天開記者會回應媒體的疑問,以柔軟的身段、接地氣的語言,果決、明快的態度面對挑戰與質疑,自然贏得人民的高度信任,才會防疫、紓困甚至振興都離不開「阿中部長」。

防疫得到人民肯定,也暫時解除警報,隨後交棒紓困雖一度引發「萬元之亂」,但在蘇揆以及陳時中出面道歉與安撫,並做出調整後也漸入佳境。後疫時代的經濟形勢經緯萬端,身處前所未見的重大變局,經濟長遠的擘畫包括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更是重中之重,千萬別在振興的起跑點就「掉棒」了!

【作者 王正寧/媒體工作者,曾任自立、聯合、中時報系,主跑國會、黨政新聞,並兼任大學講師】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一年換24個老闆不對嗎? 離職原因百百種,要如何才能定下來?陳時中效應,直接戳破民粹政客的泡沫神話
《雙層公寓》木村花離世──不要輕易選擇一鍵登出人生
台灣珍珠奶茶搖出了越南人的健康問題
雖然能者多勞,也不該讓他過勞…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