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建議變成霸凌

文/南琦 (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這個辛苦的媽媽養育一個外人眼中的問題兒,需要請領身心障礙手冊的那種,從入學開始,她就必須忍受孩子與別人的不同,並經常去學校收拾孩子的爛攤子,忙著到處道歉。

她只要起個頭,我就猜得到尾,有時是孩子用書本丟同學的頭,有時則是推了別人一把,別的家長在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的情況下,沒必要體恤她的孩子有多需要特別的教導。

特殊生的家長。這個身分讓她走到哪裡都顯得寂寞,她必須比孩子還堅強,在孩子哭著說推了別人一把是因為別人取笑自己的時候,苦口婆心的勸告只要打人就是不對、孩子大叫這不公平時,她得按捺住「什麼叫做公平」的內心吶喊,一而再、再而三的仔細安撫與說明。

而老師雖然能夠理解這樣的孩子需要設計一套行為教導,也盡力在做,不過老師很忙,能儘量不造成老師的麻煩最好,不要常跟老師吐苦水,要當老師眼中配合度高的家長,老師才會好好照顧我的孩子,她這樣想。

這些必須承擔的情緒,多年下來終於讓她受不住而就醫,長期的無助感與無奈,讓不得不堅強的母親也有接近崩潰的邊緣。

除了心理治療該有的服務外,我心疼她的獨來獨往,也很想讓她有合適的資源連結,於是我建議,要不要尋求特殊兒的家長支持團體?有類似經驗的家長一定可以了解這種苦,至少在教養路上自己不孤單,也有很多同樣辛苦的例子。

有類似經驗的家長給的是經驗分享?還是自以為的建議和批評?

「特殊生的家長?喔不,謝了。我之前就參加過,還很積極參加讀書會,是有很多過來人沒錯,大家都能了解照顧一個特殊兒有多麼不容易,也能彼此分享心得。

不過慢慢地就覺得不太舒服,有的家長就會直接指責我不該這樣做要那樣做,還說他是過來人,而且小孩現在很不錯,有多棒之類的,本來我以為可以得到支持,結果一天到晚被指正,壓力更大,比來比去和其他家長團體有什麼不同?」

她不斷忍受好為人師的家長一再的指教、建議,她忍耐了幾年,以為真的是自己不會教,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而且她也需要朋友,以為有問題兒的家長比較能感同身受,結果卻不斷地被批評,連自己也不那麼肯定自己了。

「我的孩子行為很固執沒錯,但這就是他的症狀。我不想用強硬的方式讓他改,我們的互動方式是我會找機會不斷跟他溝通,他一次不懂就說第二次、說第三次,慢慢磨,效率沒有很好但我認為這樣才不會破壞親子關係。但有個也是自閉症的家長就一直跟我說,妳不能這樣姑息他,會讓他養成壞習慣,應該要那樣那樣……」

「我並不期待小孩能有多成就,功課不是我最在意的,只要他能和正常人一樣工作交朋友,我就已經很開心了。至於其他家長建議該怎樣讓他跟得上學習,老實說我並不在意,但這樣想容易被認為不會教小孩…唉。」

為了不讓能力一再被打擊,於是她選擇離開愛扮專家的特殊兒家長小團體,寧可藉由閱讀、運動來增強自己的能量,然後就是來接受個別心理治療,讓自己的心聲可以更完整的被聽見。

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理解與傾聽才是給對方最大的幫助

她的故事讓我反省,身為家長的我們,會不會自以為好心的建議,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霸凌?

在不知道別人家庭互動的脈絡之下,隨意給意見,自以為高明的意見,輕則讓對方家長不以為然,說了等於沒說;重則造成對方傷害而不自知,結果友情漸行漸遠。

為了避免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恐龍家長,在給建議這件事情上不是不行,而是要更謹慎,例如,當對方家長詢問時才給,這樣的意見才能真正被接納。

而且得隨時提醒自己,每個家皆有獨特的樣貌,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多理解多傾聽,才不會拘泥在自以為的小小世界裡忘了世界有多大。

延伸閱讀>> 選擇題,給孩子範圍內的自由
Photo:Alexander Dummer,CCLicensed.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