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中恐中症者的痛點,勇者巴奈反遭汙名化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陳文瀾

聲量逐年遞減的金曲獎,於6月29日舉辦第35屆頒獎典禮。毫無意外的是,許多台灣媒體、網路社群並不關注得獎者的音樂,展現何種時代趨勢、精神,反倒「恐中症」集體發作,聚焦在原住民歌手巴奈(Panai)領獎致詞時,提及「金曲35年,莫忘天安門35周年」。

身兼歌手、創作者與社會運動者的巴奈,此次以專輯《夜婆Iā-Pô》,獲頒最佳台語專輯獎。荒謬的是,巴奈若非刺到若干媒體、網路社群的痛點,她的得獎訊息頂多是一行字,壓根不會有人討論她,並討論她堅持多年的原住民轉型正義訴求ーー「走向自治」、「回到傳統領域生活」。

巴奈的無奈在於藍綠都有所偏

巴奈的尷尬處境,反映台灣政治的無情、殘酷,與媒體政治立場凌駕新聞專業。巴奈提及天安門,被偏綠媒體、綠營支持者視為勇者,但他們幾乎都選擇遺忘巴奈的原住民轉型正義訴求,更避談巴奈7年來以二二八公園、凱達格蘭大道為家,抗議蔡英文在總統任期內,未曾兌現就任前對原住民的承諾。

相反的,親藍媒體、藍營支持者先前樂於談論巴奈抗議蔡英文一事,縱使他們對原住民轉型正義一無所知,更從未支持,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此時不利用,更待何時。巴奈提及天安門後,他們或稱巴奈此舉乃「脫口而出」,屬無心之失,或倒轉矛頭、抨擊巴奈,「如此不會讓自己更高尚」。

若在正常國家,巴奈言所當言、行所當行,言行一致且符合普世價值,不存在爭議。迄今,台灣仍不是正常國家,巴奈反倒成為藍綠陣營的邊緣人,媒體、網友眼中的爭議角色;其實,巴奈原無爭議,她的爭議來自旁人的邏輯錯亂,邏輯錯亂者面對勇者,非但沒有自慚形穢,反倒譏諷勇者不識時務。

綠營肯定巴奈的音樂、甘於批惡龍逆麟的勇氣,但在回顧蔡英文的政績時,絕對不會提到巴奈的名字。在金曲獎頒獎典禮後,巴奈也將成為親藍媒體點名批判的禁忌人物,藝能界、音樂界有意經略中國市場者,與中國市場利益相關者,都將敵視、仇視巴奈。

就音樂論音樂,巴奈得獎實至名歸

然而,金曲獎最應被討論的,應該是音樂。巴奈專輯獲獎的關鍵,絕非政治正確,而是自身的音樂實力;她的音樂耐聽且動人心弦,唱腔低沉跌宕,絕非一般商業歌曲所能比擬,從眾多競爭者脫穎而出,堪稱實至名歸、無半點僥倖。

雖然金曲獎得獎者、得獎專輯,是否皆優於未得獎者、未得獎專輯,見仁見智、言人人殊,但仍可見台灣原創音樂工作者的創意與努力,入圍作品大多有其可取之處,入圍的歌手、詞曲創作者,亦不乏孜孜矻矻、值得讚佩的音樂人。

網路摧毀了台灣原有的音樂產業體系,國人離台灣音樂便愈來愈遠。許多人手機總開著YouTube Music、Spotify,播放韓國、日本、美國、中國歌曲,卻無暇聆聽台灣原創音樂;惡性循環之下,金曲獎開獎後,若干國人對得獎主、得獎專輯備感陌生。

應該以鼓勵代替譏諷

然而,縱使台灣原創音樂工作者依然努力不懈,但金曲獎的新聞熱度仍不斷降溫;許多人看了新聞後,還抱怨「從未聽過這些得獎者」。悲哀的是,巴奈若非在領獎致詞時提及天安門,引發媒體、網路社群正反意見激辯,不太有人知道巴奈得獎,一如其他獲獎後仍難獲媒體、網路社群青睞的音樂人。

其實,許多入圍金曲獎的歌曲、專輯,原創性不遜韓、日、美、中歌曲,與台灣土地、社會的連結,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對金曲獎得獎主、得獎專輯陌生者,應欣喜有新歌可聆聽,而非譏諷他們名氣不夠響亮;如果金曲獎得獎音樂都得不到國人支持,何況其他未入圍的音樂。

巴奈提醒世人勿忘天安門,乃基於公義,親藍媒體、網路社群只能羅織罪名。綜觀抨擊巴奈的言論,巴奈最大的「罪名」,其實是無法從中國市場獲取利益的巴奈,不應「影響其他藝人在中國市場的利益」,因為其他藝人即使不認同巴奈的言論,但光是曾與巴奈共同出席第35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前往中國時,就會不斷被刁難。

抨擊巴奈者,當然不敢批評中國政府。對五月天樂團先前在中國奴颜婢膝的舉措,他們則抱持「同情之理解」或「理解之同情」,認為「識時務者為俊傑」,未批評早已終生不愁衣食的「天團」,應挺起腰桿、支持公義。

其實,台灣音樂在中國的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能在中國舉辦大型演場會的台灣歌手、樂團,成名皆在20年以上,資歷較淺的歌手、樂團,僅能在中國綜藝節目中當配角,一如人大、政協中的台灣代表,只是營造大一統氛圍的人形道具,很難再輕鬆賺取easy money。

愈是以中國市場為中心愈會失去自我

昔日,大多數中國民眾都會哼唱幾首台灣歌。今日,台灣兒童、青少年熟悉的中國歌曲,可能還多於台灣歌曲;台灣校園播放〈學貓叫〉、〈星辰大海〉等中國歌曲的頻率,遠高於台灣歌曲。台灣早已不是東南亞的音樂中心,但大多數國人卻毫無警覺。

中國市場的巨大磁吸力,亦是台灣音樂產業競爭力節節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先前,若干台灣音樂人沉迷於創作中國風音樂,以討好中國市場;最終的結果是,在中國市場,台灣歌手敵不過在地歌手,台灣音樂市場卻被韓國音樂攻陷。

當台灣半導體產業超越韓國半導體產業時,台灣音樂產業卻已遙遙落後韓國音樂產業。台灣音樂產業唯有效法韓國音樂產業,以全球市場為目標,才能重拾昔日榮光,不必顧慮中國的「玻璃心」;等到台灣音樂能進軍歐美國家時,有無中國市場,都已無關緊要了!

作者學生時代,醉心科學、哲學、棒球,就業後,出版過政治、教育、體育、財經類書籍,現專事產業研究。

中國懲治台獨法律意見的悲哀與可憐

新政府需有更清晰的綠能產業發展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