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捕魚 哪能時間到就下班?

中國時報【楊騰凱╱台北報導】 勞動部將農、林、漁、牧業納入4周彈性工時,但業者們仍不滿意。農、漁業強調,農忙時期超過4周,工作無法間斷,4周彈性工時無法因應,盼納入責任制範圍。畜牧業則認為,排班困境的源頭還是缺工,若人力充足,工時長短或7休1都不是問題。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表示,4周彈性工時放寬有限,盼在照顧勞工權益前提下,於工作最繁忙緊湊的收成期適用《勞基法》84之1條責任制,農糧署會再與勞動部協調。 米穀公會理事長吳源昌認為,北部地區如宜蘭縣、桃園市、花東等地區,稻米種植較少,當地碾米業或許還能依4周彈性工時排班,不過雲林縣、彰化縣、台中市等中部大糧倉地區,一次收成期至少要忙8周,4周彈性工時絕對不夠,呼籲官員們實際到產地了解作業情形,之後再做決策,以免只從台北看天下。 吳源昌強調,當初公會提出的訴求,就是要納入《勞基法》84之1條,也就是俗稱的責任制,現在勞動部提出的結果不如預期,將再和農委會協商究竟該如何處理。 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表示,漁業是季節性的產業,漁季一來,不可能為了顧忌一例一休不出海抓魚,例如4月到6月之間是屏東東港的黑鮪魚季,漁民出海作業一趟,時間可能長達1周,況且捕撈也屬於連續作業,無法工時一到就中斷,否則時間一過就抓不到魚,即使放寬4周彈性工時,仍然管得太細、太死板,漁業工作者期盼納入《勞基法》84之1條責任制,利用漁閒時期妥善休息,現已向勞動部提案。 另一方面,經營養豬業的祥圃實業公司董事長吳昆民表示,豬隻不能不吃飯,一定要有人輪班支應飼養需求,此次法規適度放寬鬆綁,確實能減輕經營壓力,不過關鍵還是在於從事農業的人太少,政府又不肯開放外勞,「缺工才是最棘手的問題」。 吳源昌指出,他也認同農業最根本的問題在於缺工,他自家的碾米廠只有2位專業烘乾機操作員,農忙時烘乾機24小時不停機,每人每日工作12小時,目前2人都是40至50歲的中年人,鄉下地方很難找到年輕人接班,逼不得已時,老闆自己也要捲起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