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聖專欄-ETF從被動投資轉型為主動策略應用之機會與挑戰

工商時報【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 目前國內ETF發行檔數已達百檔,整體基金規模逼近3,500億元,資產類別囊括股票、債券、商品及外匯,報酬型態亦包含單日正向一倍與兩倍報酬,以及單日反向一倍報酬。資產類別範疇的擴增為資產配置領域帶來新地貌,報酬型態的維度張力更滿足交易型與避險型投資人的投資需求。 是以,隨著國內ETF市場的日趨成熟,各類元件亦逐漸完備,ETF領域將從元件的快速「發行」面,朝向ETF「投資應用」的天際線發展。也就是說,國內ETF的發展將從提供投資人多種資產類別的選擇,轉向透過不同策略擬定,提供投資人ETF的投資問題解決方案,正式開啟被動投資轉型為主動策略應用的新紀元。 這樣發展樣態的改變,其實可從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主動型(Active)ETF或智選(Smart Beta)ETF一窺端倪。主動型ETF通常有投資組合並進行多種ETF資產類別的投資,追求報酬超越指數而非貼近指數,且較被動管理型基金有更大規模的研究團隊。 智能ETF則試圖透過因子萃取,如高股息、價值、品質等,挑選出優質的指數成分公司進行指數編製,追求優於大盤的績效表現。簡言之,不論ETF的投資策略如何進化演變,最終的投資方針是希望在現行的被動式投資框架上,建構出堅實多元的增益戰略,達到超越投資人對指數的期待,甚至以打敗大盤為終極目標。 既然ETF的「投資應用」將成為未來被動投資轉型為主動策略應用的重要樞紐,那麼究竟透過何種載體,能達到ETF投資應用的最佳天際線?ETF組合式基金(ETF fund of fund)即為著例。ETF組合式基金為國內ETF發行領導者開創嶄新的資產管理新視野,基於對ETF產品的追蹤技術專業化與產品特性的深度了解,可掌握各類ETF對行情變化反應的效率性,並搭配投資組合策略運用,滿足投資人不同階段的投資目標。 舉例來說,ETF組合式基金大致以「風控優先,穩健持續」為大原則,其透過投資不同種類的多檔ETF,二次分散投資風險(ETF本身即已達到相當之風險分散),進而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若是以積極成長為訴求的ETF組合式基金,亦有母基金與子基金的分層概念,也就是以母基金的配置解決大幅波動的問題,並開發能夠持續獲利的交易模型,透過子基金的策略來獲取較高的報酬。 展望未來,低利率趨勢不變之下,因應人口老化,投資人將有更高需求為退休或醫療資金做長期規劃,亦對收益率有更高期待。如何以增益的角度來滿足投資人的理財需求,透過策略選擇、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來提高收益風險比值,將是資產管理業者的重要使命。目前台灣投資人普遍存在退休金準備不足、起步太晚等問題,且缺乏長期持有、賺取穩定金流觀念,往往淪為以交易傾向為主,使得資產配置概念推行不易。 因此,投資人教育方面仍需主管機關與業者共同努力,並且打造良好健康的投資環境,搭配退休金投資標的自選的政策配套,透過ETF資產配置的活用,方能滿足台灣未來龐大退休族群的投資缺口,落實被動投資轉型為主動策略應用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