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Libra的兩極爭議:扎克伯格能否實現絶地反擊?

自2018 年Facebook隱私洩露醜聞以來,曾經心高氣傲的創業天才扎克伯格便身陷泥淖,媒體的討伐,聽證會上的質詢,投資人甚至創業夥伴的責難,讓Facebook在歐美形像一落千丈。

扎克伯格急需為這家擁有全球27億用戶名的巨輪找到新的航向,而如今他給出的答案是加密Libra。

北京時間6月18日,Facebook通過其下屬獨立網站Calibra.com發佈Libra白皮書。根據白皮書顯示,Libra的目標是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以多種法幣為資產儲備,打造一種新型全球電子加密貨幣。

美團CEO王興評論稱,這是一項天才的設計,影響堪比比特幣。分析人士孟岩認為,Facebook發行數字貨幣之後,三層次戰略目標分別是:獲得新的盈利模式、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中央銀行、建立Facebook數字經濟帝國。“Li-bra能夠在不侵犯用戶隱私的情況下,使 Facebook進入規模巨大的支付業務,並從最高點切入金融科技領域,賺取巨量的收入和利潤。”

這並不是Facebook第一進入電子支付領域,9年前(2011年)Facebook曾推出虛擬貨幣Credits,僅僅兩年後Facebook就宣佈已完成虛擬貨幣向本地貨幣轉移,意味著此次嘗試失敗。

此次Libra推出,被Facebook描述為將讓“支付如同發短信一樣便捷”。對於已經習慣了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中國消費者來說,這種場景幾乎每天都在身邊發生。唯一的區別是,中國的第三方移動支付沒有電子貨幣,背後用來結算的依然是人民幣。

不過在全球市場,Libra依然引發了廣泛關注,Facebook在全球的27億用戶將可能會享受到目前中國用戶們能享受到的快捷移動支付。但首要問題是,Facebook必須面對全球不同國家的不同法律監管問題。

在這個層面上,Libra與比特幣類似,它的核心價值和流通程度,取決於世界(用戶、企業、國家)對Libra的接受程度。

“首先,Libra要處理好自己和美國相關機構的關係,然後再考慮走向全球,而這就已經需要很長時間了。”一位區塊鏈行業從業者對《深網》判斷。

顛覆全球貨幣體系還是無疾而終,Libra的命運在全球也遭遇兩極評價。

什麼是Libra

今年3月7日,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發表《關注隱私的社交網絡願景》,這被外界解讀為Facebook要效仿微信的支付模式,隨後又有消息稱Facebook想要推出自己的電子貨幣。

在Facebook發佈的白皮書中顯示,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個簡單的全球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通過一個新的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低波動性加密貨幣和智能合約平台為負責任的金融服務創新創造新的機會。

Libra的貨幣單位被稱為“Libra”,白皮書中表示,世界需要一種全球性數字原生貨幣,能夠集世界上最佳貨幣的特徵於一體:穩定性、低通貨膨脹率、全球普遍接受和可互換性。

與大多數加密貨幣不同,Libra完全由真實資產儲備提供支持。對於每個新創建的Libra加密貨幣而言,在Libra儲備中都有相對應價值的一籃子銀行存款及短期政府債券,以此建立人們對其內在價值的信任。任何持有Libra的人可以獲得高度保證,可以根據匯率將持有的這種數字貨幣兌換為當地貨幣,就像在旅行時將一種貨幣換成另一種貨幣一樣。

Libra儲備的目的是維持Libra加密貨幣的價值穩定,確保其不會隨著時間劇烈波動。儲備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代幣的投資者以及Libra的用戶,Libra協會將支付Libra獎勵創始成員,以鼓勵用戶、商家和開發商採用;第二,作為激勵措施而發放的代幣資金將來自對投資者的私人配售。

Libra並不總是能夠轉換成等額的當地指定貨幣(即Libra並不與單一貨幣“掛鉤” ),隨著標的資產的價值波動,以任何當地貨幣計價的Libra價值也可能會隨之波動。

Libra是一種加密貨幣,擁有新型數字貨幣的重要特性:能夠快速轉賬,通過加密保障安全性以及輕鬆自由地跨境轉移資金。

針對儲備金利息,白皮書顯示,儲備資產的利息將用於支付系統的成本、確保低交易費用、分紅給生態系統啟動初期的投資者,以及為進一步增長和普及提供支持。儲備資產的利息分配將提前設定,並將接受Libra協會監督。Libra用戶不會收到來自儲備資產的回報。

白皮書中為Libra勾描了未來場景:Facebook、WhatsApp和Messaging的用戶可以購買Libra,存到一個叫Calibra的數碼錢包裡,未來租車公司Uber、維薩(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信用卡、網上支付PayPal、手機運營商沃達豐、eBay、Spotify等都可能會接受Libra付款。

利用Libra,在國外工作的人可以通過一種方便快捷的方式將錢匯回老家;大學生可以像買咖啡一樣支付房租。

Facebook將於2020年開始正式推廣Libra,屆時將由設在瑞士日內瓦的Libra協會履行“中央銀行”職責,著手“鑄幣”“銷幣”,依據儲備維持貨幣供應和幣值穩定。

Libra目前不是投資品

由於比特幣的帶動作用,在中國加密貨幣往往更多被視為投資品。

《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文號:銀髮(2013)289號)》明確指出:“一、正確認識比特幣的屬性 比特幣具有沒有集中發行方、總量有限、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和匿名性等四個主要特點。雖然比特幣被稱為“貨幣”,但由於其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進入2019年後,比特幣市值一路狂漲,已經重新接近1萬美元高值。數據顯示儘管此前比特幣經歷過多次繁榮和蕭條週期,但從2009年誕生到2019年的11年間,比特幣漲幅超過亞馬遜、蘋果等優質股票漲幅,成為最優質的投資產品。

但在這個層面,Libra基本沒有投資價值。此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由於缺乏實際對照價值,價格往往因心理期望而產生波動。

Facebook加密貨幣負責人David Marcus曾明確表示,Libra的用途是支付和轉賬,人們不會用價格波動性大的比特幣去購買東西,也不會用價格穩定的Libra去投資。

事實上,Libra的誕生就是反比特幣機制的,它的核心目標是成為全球貨幣體系的一個替代品:一些儲蓄者,想要一個不受中央銀行控制,或不能因過量印刷貨幣而導致通貨膨脹的地方來存放他們的資金。

一位幣圈投資人在研究Libra白皮書後對《深網》表示,“本質上,投資Libra和外匯投資並沒有任何區別,甚至Libra的投資價值比外匯的投資價值還低。”但該投資人也表示,儘管目前從白皮書來看Libra是錨定真實資產的穩定幣,不過未來如果有大筆資金湧入,其實際價值和交易價格可能也會相互分離,從而產生一定的投資價值。

IMI研究員曲強稱,一個單一公司的資源和信用無法撐起貨幣所需要的成長性和流動性。而且其貨幣對於不需要使用臉書服務的人來說,沒有效用。其他行業和機構出於競爭考慮,也不太會予以承認接受,“其所發行的只不過是本公司充值卡和打折券。”

非鏈非幣

在白皮書中,Facebook表示Libra是基於區塊鏈技術而產生的數字貨幣,並對底層區塊鏈技術提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底層技術需能夠支持極高頻的交易量,且儘可能縮短交易所需的數據傳輸和驗證時間;底層技術改採用的識別機制需儘可能的同時實現高效、公平和安全;底層技術需有相當的開放性和靈活度,賦予參與者在Libra社區中開發和應用的自由,同時也為未來的金融科技創新留有空間。

針對上述要求,Libra對其使用的底層區塊鏈技術採用了以下三項決策:推出“Move”這種全新的編程語音,保證數據的安全和穩定;採用拜占庭容錯(BFT)的共識機制,最大程度的構建互信,還原民主;採用和更新梅克爾樹這一數據結構,實現交易記錄數據的全程高效可溯源性。

這意味著Libra部分借鑒了傳統加密貨幣的模式,如採用以太坊的賬戶、gas和智能合約模式,並且將在Apache 2.0協議下實現開源,允許開發者閲讀、開發、提供反饋、參與bug賞金項目。

但在中國區塊鏈和幣圈內,這些特徵仍不足以對區塊鏈行業或加密貨幣產生影響,甚至有從業者直接對《深網》表示,“Libra更像Q幣而不是比特幣。”

《精通比特幣》作者Andreas Antonopoulos斷定Libra不屬於加密貨幣。他認為加密貨幣具有的open(開放)、public(公開)、neutral(中立)、borderless(無邊界)、censorship resistance(抗審查)等5大要素Libra大都無法實現。

英國貨幣業專家多米尼克弗裡斯比則指出,不具備去中心化、不帶挖礦獎勵屬性的區塊鏈就不能叫區塊鏈,只是一個數據庫,“它是一種基於數據庫的加密結算貨幣,有硬通貨資產為依託,有獨立管理機構。所以,Libra不同於比特幣、數碼信用額,也不同於傳統貨幣。”

不自由的加密貨幣

比特幣誕生後,價格劇烈波動、挖礦耗能等問題受到業內廣泛批評。

根據Libra白皮書顯示,這兩個問題在Libra身上將得到有效緩解(穩定幣、非挖礦產生),同時Libra還將有效解決洗黑錢和金融詐騙等犯罪活動。

Libra方面表示,將以一種創新的方式與監管機構合作,找到最好的方法來打擊利用Libra 洗錢、避稅或一些其他目的(比如買賣違禁品)。

這種對數據的跟蹤將非常全面:為了安全地存儲交易,Libra區塊鏈上的數據受到Merkle樹的保護,能夠檢測對現有數據的任何更改,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不能隱藏任何東西,也不能以無法跟蹤的方式移動任何東西。

Libra幣將是偽匿名的:參與者身份不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但每個參與者都要提供由政府部門頒發的ID,所以在Libra聯盟認為是必要的情況下,用戶將可以被追蹤。

簡單的說,每個人花費或接收的每一個Libra,所經過的每一個地方(錢包),以及什麼時候發生,都可以被進行監控。

在某種層面上來說,Libra沒有比特幣“可愛”,因為它幾乎沒有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和保密性。

但儘管如此討好監管機構,Libra依然在全球各地受到強烈挑戰。有統計報告顯示,明年Libra推出時,全世界只有12個市場可能做好了接納準備。

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瑪克辛·沃特斯要求Facebook延期發行電子貨幣,直至國會和監管機構完成審查,理由是加密貨幣市場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監管框架。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民主黨籍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聲明中說,“Facebook太龐大、太強勢,我們不能允許它不受監管運營有風險的加密貨幣”。

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認定,電子貨幣永遠無法取代主權貨幣,“這方面主權必須掌握在國家手中,而不是在只為滿足個人利益的私人企業手中。Facebook必須向各國政府明確Libra不會成為主權貨幣的競爭對手。”

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表示,Libra將面臨G7集團的嚴格監管和審查,必須確認不會用於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

Libra官方不得不聲明,“Libra可在所有‘允許’使用加密貨幣的國家/地區使用。”

在中國,《外匯管理條例》《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刑法》等均對外匯買賣有非常明確規定。

按照Libra白皮書的設想,Libra將為用戶提供便利的跨境支付並且可以與法幣實現雙向兌換,這必然會涉及到外匯問題,並觸發監管。

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認為,Facebook面臨一個極富挑戰的問題,即在允許一籃子貨幣儲備情況下,如果人們用一種貨幣兌換成Libra,但又要把Libra兌換成美元,就會帶來幣種錯配和匯率風險,以及金融監管問題。

學者鐘偉認為,目前整個全球貨幣支付體系是基於美元的,Facebook如果發幣項目成功,受傷害最大的其實是美元,除非美國政府授意、容忍Facebook這麼做,否則Facebook的數字貨幣之前景非常有限。

Facebook的野心

在本次白皮書公佈後,一個關注的焦點是作為Facebook主導的項目,Facebook並未公佈Libra將如何與Facebook現有業務進行結合。

白皮書內容顯示,Libra用多種方式試圖撇清與Facebook之間的直接關聯關係:

Libra協會的成員將包括分佈在不同地理區域的各種企業、非營利組織、多邊組織和學術機構;

Facebook團隊與其他創始人合作,在Libra協會和Libra區塊鏈的誕生中扮演關鍵角色;

Facebook將保有領導角色至2019年結束,Libra協會擁有最終決策權;

Facebook創立了受監管的子公司Calibra,以確保社交數據與金融數據相互分離,同時代表其在Libra網絡中構建和運營服務;

一旦Libra網絡發佈,Facebook及其關聯機構將與其他創始人享有相同的權利並承擔相同的義務和財務責任;

作為眾多成員中的一員,Facebook會在協會管理方面承擔與其他成員相同的職責。

但無論如何,由於在技術和數據方面Facebook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未來Libra應該會被認為是Facebook主導的嘗試。

此前Facebook推出的虛擬貨幣Credits,與Libra的目標類似,旨在簡化交易。但由於匯率波動問題,Credits反而給國際支付帶來了麻煩。

儘管失敗,但Facebook不會放棄“社交+支付”的嘗試,畢竟有微信支付珠玉在前:去年年末,國外市場調研Merchant Machine發表了一份關於2017年全球移動支付用戶數的統計,微信以6億的用戶量位居榜首(最新數據,微信用戶超過10億,綁卡用戶超過8億)。

Facebook自然也希望在其現有的數十億用戶上複製微信支付的神話,“轉移資金應該像發送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樣輕鬆、划算”,“為更多人提供順暢無縫的支付體驗”,這些描述與微信非常類似。

不過同樣以中國市場為參考對象,Libra很難直接挑戰法幣地位,最現實的價值是成為全球版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只是用戶數量更多,比傳統支付體驗更好而已。

但Libra對於Facebook意義很大,畢竟用戶和賬號有了支付功能,價值會大大提升。要知道,即便是最終宣佈失敗的Credits,在公佈一年後用戶數量也已超過2億人。將目前中國國內的微信支付、支付寶規模擴大為至少兩倍,或許就是Libra未來發展的下限。

附:Libra首批合作公司名單

支付業: Mastercard, PayPal, PayU (Naspers' fintech arm), Stripe, Visa

技術和交易平台: Booking Holdings, eBay, Facebook/Calibra, Farfetch, Lyft, MercadoPago, SpotifyAB, Uber Technologies, Inc.

電信業: Iliad, Vodafone Group

區塊鏈業: Anchorage, Bison Trails, Coinbase, Inc., Xapo Holdings Limited

風險投資業: Andreessen Horowitz, Breakthrough Initiatives, Ribbit Capital, Thrive Capital, Union Square Ventures

非營利組織、多邊組織和學術機構: Creative Destruction Lab, Kiva, Mercy Corps, Women's WorldBanking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