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倒數!關注塑膠資源 「不垃圾場」一場全民的廢物變寶物運動

每一種資源都是有價值的。「不垃圾場」是一個把廢物變寶物的塑膠資源再生計畫,由Mai楊蕙菱和Kaiy張楷翊所組成的塑膠再生研究工作室,他們相信世界上每一種資源都是有價值的。他們表示,由於可被大量製造、成本低,塑膠一直以來被市場塑造成便宜可丟棄的廉價品形象,其實塑膠這個材質比我們想像得更有潛力也更有趣,可塑性高又堅固,是可重複使用且大有潛力的一種珍貴材料。

「如果塑膠再生變成全民都能參與的運動,我們就能減少現有的塑膠污染,保留更多地球留給我們的珍貴資源。」這是不垃圾場計畫發起人張楷翊與楊蕙菱的初衷。他們表示,台灣是座寶島,這塊土地給予我們乾淨的水和空氣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近幾年來沙灘與野地上出現撿拾不完的塑膠廢棄物,開始影響這得來不易的環境。其實塑膠所造成的環境衝擊,塑膠材質本身並不是最大的問題,真正的問題點是我們人對塑膠的使用方式與價值觀。

使用塑膠再生素材做出的衣架、時鐘、酒架、燈罩、檯子等。(不垃圾場提供)
使用塑膠再生素材做出的衣架、時鐘、酒架、燈罩、檯子等。(不垃圾場提供)

「塑膠是多種特性且複雜的媒材,在量化生產或使用前,我們必須要具備足夠的媒材認知與完善的資源回收系統,讓資源永續,才能真正改善環境!」從淨灘素人著手開始研究塑膠材質的兩人,從2018年發起不垃圾場塑膠再生計畫,開始進行包括塑膠再生機台開發、塑膠再生產品設計、環境教育工作坊等多角化的策略行動。除了實際將塑膠廢棄物回收再製成全新物件,嘗試去解決現有的資源浪費狀況,還結合前兩者,將塑膠再生機台放上貨車,全台走透透,舉辦全國巡迴的塑膠再生教育工作坊

張楷翊表示,當民眾親自去參與塑膠再生的每個環節,才有機會去認識、去反思這項生活裡最親密的媒材-塑膠的使用方式與價值觀,從這一刻開啟珍惜自然資源的行動。「不垃圾場」從塑膠的研究、收集、清洗、設計、再生,全部自己動手。他們的目標是讓塑膠在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之前給它一次機會能被重複使用,尋找另一種可能性讓塑膠可以被重複利用,同時啟發與改變大眾對於塑膠這個材質的想像與價值。

各小學分享塑膠相關的知識跟經驗。(不垃圾場提供)
各小學分享塑膠相關的知識跟經驗。(不垃圾場提供)

為了更近一步將塑膠再生技術推向公眾,擴大推廣永續資源,讓更多地方的社區、中小型工作室、學術單位能夠參與塑膠再生與環境教育。「不垃圾場」今年1月發起「一個把廢物變寶物的塑膠資源再生計畫」,目前已進入計畫倒數階段。

張楷翊指出,計畫將優化與改善不垃圾場現有的機台模組,將不垃圾場工作室升等為開放資源的塑膠再生中心,為響應塑膠再生的個人或組織團體提供最完整的設備與技術支援。而為了要保有純度不想要有太多政治與商業立場,不垃圾場目前並沒有實質的補助與贊助金援,僅依靠工作坊的收入支撐計劃與基本開銷,他們期待用群眾募資的方式讓計劃保有最純粹的精神。要處理的塑膠廢棄物依然非常多 ,要實現目標雖然還有一段距離,但他正在發生,不垃圾場需要更多人的關注與支持!

塑膠再生手工寶石的塑膠來自民間一次性塑膠製品。(不垃圾場提供)
塑膠再生手工寶石的塑膠來自民間一次性塑膠製品。(不垃圾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