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平台爭議多 學者建議設認證

募資平台專題(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5日電)群眾募資平台在台掀起風潮,但卻屢屢發生交不出回饋的爭議。學者認為,台灣有許多中小企業製造能力很強,可以建置中小企業以及提案者的橋梁,讓提案者創意可以順利產出。

群眾募資平台是近年從國外引進台灣的產物,提供有點子但無資金者提案,並向大眾募資獲取經費投資、生產,包含日前由justfont團隊開發的金萱中文電腦字型、號稱最輕巧的環保食物袋及翻轉背包等,都是透過募資達到門檻進而出現在社會上的產物。

不過,即使有創意也可能會遇上無法生產等風險,世新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林建江指出,募資平台的確有助於創意發展,但卻存在許多因素導致提案者無法順利交付回饋。

他舉例,曾經紅極一時的貓臉辨識智慧型餵食器就是一個例子,許多募資爭議產生源自於提案者錯估了製造成本,以為打樣只要打一次、色度會百分之百成功等。

另外,也有許多募資產品在還沒出貨時就已經被抄襲、生產量太少,使得提案者無法做出產品、無法交付回饋給贊助者等。

林建江建議,要避免提案者製造不出產品或製造出的產品不如預期等爭議,可以設置認證,讓提案者保證出貨。

林建江指出,台灣有許多中小企業的製造能力強,但創業團隊不一定會認識這些人,可以在中間建置橋樑、讓雙方連結。

除此之外,在募資平台遇上爭議時,贊助行為是消費亦或是投資往往備受討論,林建江認為,以台灣募資平台來說,其實都應該算是消費行為。

林建江指出,大部分群眾募資平台上的產品,並不會只賣給第一批贊助人,通常都還會繼續賣第二次、第三次,且提案者都會在文案上註明,現在贊助的價格跟以後買到的價格會有差異,民眾因此而願意花錢贊助、花時間等待商品。

林建江建議,民眾贊助前可以先了解團隊、了解提案內容,這樣才能避免爭議發生。106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