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租代管有漏洞?|社宅 被漏接的居住正義|華視新聞雜誌

台北市 / 蘇韋宣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攝影/剪輯

您是租屋族嗎?又如何保障自己的租屋權益呢?全台灣有租屋需求的民眾,超過300萬人。而對租客來說,找房看房過程辛苦,不但被高租金夾殺,還可能掉入重重陷阱。雖然政府近年來推出社會住宅,與包租代管等居住政策,但仍無法解決,不同族群對租屋的迫切需求。像是有民眾申訴,他透過包租代管經紀人,向物業公司租屋,結果發現熱水器不安全、床鋪壞了,對方卻拒絕修繕,進一步追問,才發現經紀人根本是借牌的「非法仲介」。而獨居長輩和身障者等族群,想申請社會住宅,也常常看得到卻吃不到。租屋族的心聲,居住正義的漫長之路,一起省思。

喧囂熱鬧的早晨,市場裡攤販和民眾忙活著全新的一天,只是這活力,卻感染不了每個人。28歲的黃先生,在市場巷弄中租了一間雅房,今天他面帶疲憊來提前退租。租屋民眾黃先生說:「要來這邊做租屋解約,他說要退我們兩個月押金。」

來自台東的他,在台北工作五年。三個月前,透過包租代管的經理人媒合,和朋友搬進這間位在板橋的租屋處,不料卻因為設備老舊不安全,和經理人談不攏,更引爆後續一連串損失。黃先生說:「熱水器裝在半室外、半室內的地方,燃燒的時候,可能會燃燒不完全。而且床也裂開了,他還說那是床的設計,本來就是那樣。」

黃先生說:「我們剛好有符合,第一類租屋補助資格,繳了三個月的租金,租屋補貼都沒有下來。業者也有打來,但是仲介經理人,遲遲沒有打給我,是包租代管的業者跟我們說,這個房仲不是他們公司的人。」黃先生說:「現在退我們兩個月押金、兩個月租屋補助,現在朋友有幫我找到新的住處。」

2017年,由內政部規劃的社會住宅正式上路,在8年20萬戶的目標當中,除了12萬戶將是新建案,還有8萬戶,由民宅屋主加入包租代管,協助弱勢家庭和就業、就學的青年租屋。

申請人分為一般戶和兩類弱勢戶,第一類是65歲以上老人、身心障礙者、特殊境遇家庭等12種身分,第二類則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戶。但有政府掛保證,卻未必能保障品質。經過來回協商完成解約,還在朋友家借住好幾天,黃先生才找到新家、終結自己的城市流浪記。

包租代管分為「公會版」和「縣市版」,分別由內政部委託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或各縣市都市發展局辦理,目標要建立「租賃住宅管理人員」的專業制度,保障民眾租屋權益。但因為業者品質不一,恐怕讓原本的美意打了折扣。而受害人的權益,又該誰來捍衛?

黃先生說:「我覺得這個立意是好的,但可能政府或是公會,相關的規範沒有處理好,所以讓業者跟租客之間,會有很多問題沒辦法傳達。」國家住都中心租賃管理組組長江尚書說:「我們在撥補助款前,會先要求房客附繳房租的憑證。如果我們發現,服務品質不佳的狀況,我們是可以做記點裁罰的。」

房屋市場長期地下化,導致民眾租屋陷阱多。而包租代管業者身為房東和租客的橋梁,服務範圍包含租金收取、租屋修繕諮詢、獎勵補貼諮詢等等,也擔負房屋安檢的第一線。

記者蘇韋宣說:「實際來到新北市淡水區淡海新市鎮,可以看到住宅大樓林立,有不少屋主,現在也加入包租代管的行列,把民宅變成社會住宅的一部分。」包租代管經理人鄭旭為說:「這裡是兩房兩廳一衛的格局,熱水器有強制排氣,可以避免房客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我們會要求屋主,一定要符合法規,煙霧偵測器有些房子沒有,我們會要求屋主,加裝煙霧偵測器。我們每一間社會住宅,都一定會請屋主,購置合乎法規的滅火器。」

包租代管業者陳柏勳說:「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不會有房客找不到房東,房東找房客,房租要催收等問題,這些通通由我們業者來服務。當設備壞掉的時候,依照當時的點交單,上面的設備來予以評估,是否做修繕。在服務的過程中,也要依照專法一樣。」

包租代管讓租客能以市價7至9折的租金承租,差額由政府補貼;房東也能享有租金所得稅、房屋稅、地價稅減免、修繕費、公證費等等補助,就連包租代管業者的費用,都由政府補貼。2021年第三期包租代管上路,預估五年預算至少105億元。

但是社宅期待以服務弱勢為優先,業者坦承要開發屋源,頗有難度。陳柏勳說:「房東不知道這個計畫,刻板印象認為都是給弱勢,但其實不盡然。有一定的比例,是照顧\中低收入或弱勢族群,多數還是以這個就學就業青年、收入較低者為主。」

都市改革組織祕書長彭揚凱說:「包租代管政策,當時候被政府視為是社會住宅政策的一環。我們應該優先租給,在市場上容易受到歧視,不容易租到房子的弱勢群體。可是現在最大的差距是,因為大家都要求快、求量,只要包租代管有人租就可以。導致變成優先租給非弱勢,因為不是弱勢的話,通常包租代管案子比較能夠談得成。」

根據統計,包租代管從2017年第一期至今,開辦縣市從六都,拓展到十六個縣市,媒合戶數也持續增長,其中協助弱勢租屋的案例有21,359戶,達到59.37%。租屋環境看似逐漸改善,但是包租代管對許多民眾,仍是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

今年42歲的莊棋銘,是罕見疾病成骨不全症的患者,原先他和家人住在台北市萬華的老宅,因為缺乏空間和無障礙設施,才獨自開啟租屋族的遷徙生活。對於住家周邊環境,他得比別人考慮得更多、更仔細,也導致找房要耗費更多心力和時間。

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成員莊棋銘說:「像一般人的視線都是正前方,但我們會去留意地板,看它的高低有沒有平,因為坐輪椅,如果一個檻不注意,就會往前仆倒。」

去年九月,他第三度搬家,終於獲得內湖區社會住宅的名額,建築設施更處處藏著對輪椅族的貼心。莊棋銘說:「我搬走是因為我之前住的地方,大概只有七坪空間很小。一張床、一個書桌,我輪椅停進去後,基本上我不太有行動的空間。」

不只日常生活更便利,這也是他第一次感覺,找房的阻力減輕不少。莊棋銘說:「居住正義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房東不見得會願意,租給身心障礙者。像我上一個房東,我打了二十幾通電話。再上上次跟朋友合租的康定路,我打了五十通電話才找到,那五十通電話裡面,願意跟我約出來看房子的,大概只有十個房東,願意租給我大概只有兩個,真正成功的只有一個。」

幾度尋覓棲身之處,莊棋銘嘗試過各種租屋管道,但房屋市場的現況,令他備感無力。莊棋銘說:「台北市有電梯或在一樓的房子又特別貴,所以變成價格我們始終沒有辦法壓低,雖然包租代管有補助,可是租金還是偏高。一般租屋市場的房東,願意釋出空間作為社會住宅(包租代管),但它不見得無障礙空間是OK的。」

找屋不易、租金過高,還得擔心租屋歧視,這是莊先生的心聲,也是很多租屋族的真實處境。2021年,台灣的空屋量上升到166萬戶的新高點,不僅房價不減反增。同年12月,租金指數也再創新高來到105.01,連續131個月直線攀升。

租屋民眾黃先生說:「其實住的空間不大,水電費又要這樣子被五塊、六塊的算,覺得還滿累的。」莊棋銘說:「居住本來就是人權,你租給誰,真的都是要考慮到房客的需求。我覺得台灣滿大的問題,是把房地產當作投資、炒作的工具。」

檢視現有住宅政策,社會住宅及包租代管的申請媒合案件,總共達到46,998戶。另外住宅租金補貼,有11萬6893戶獲准,申請人數年年提高,也代表民眾需求相當迫切。國家住都中心租賃管理組組長江尚書說:「現在包租代管業者開始多了之後,大家會開始想服務要怎麼精緻化,怎樣更可以取得房東的信任,讓房客願意繼續留下來。也開始思考如何結合社福資源,在付不出租金的時候,還有資源可以協助他,度過暫時的難關。」

都市改革組織祕書長彭揚凱說:「如果今天政府不再給任何的補貼,請問這些包租代管的業者,還會做得下去嗎?請問那一些房東,還願意參加包租代管嗎?我們一直沒有把租屋市場,黑市的事情本身解決,沒有創造一種動力。囤房稅就是個動力,我就有個動力,把空屋逼出來。」

多年來,台灣社會苦於高房價、高租金的壓力,更讓青年、長者等等相對弱勢的群體,淪落租屋市場最底層,任由屋主和業者宰割。實現居住正義,包租代管和社會住宅政策,仍需要長時間地驗證與修正。在財富分配不均和租屋歧視的背後,還有許多人們,懷著安居的夢想,等待改變的那天。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聽見孩子的聲音|安置難題 何處是我家|華視新聞雜誌
身障者的障礙賽|有愛無礙 街道暢行更友善|華視新聞雜誌
花蓮推動無障礙旅遊 首團開心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