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副中心建設 挖出3百餘座漢到明清古墓

北京市副中心通州區正推動建設工程,結果發現改造區內有從漢代到明清朝代的墓葬338座,還有一座漢代窯址,內有大量燒製完成且擺放整齊的青磚。

北京青年報報導,通州潞城鎮貧民改造區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區域的北部,占地面積約63萬平方公尺,目前正在開展考古勘探、發掘工作,已有超過一半面積完成考古勘探。

出土的器物來看,漢代墓葬以陶器為主,有的還有銅鏡、銅帶鉤、玉環等。唐代墓葬及明清墓葬的出土文物主要為陶器、瓷器、銅錢、銅帶扣等。

目前發掘出的一座漢代馬蹄形窯址尤其獨特,有大量燒制完成並擺放整齊的青磚,上下兩層交叉擺放,為了更好地燒製,每塊青磚間還都留有一定空隙。

由於青磚的規格與窯址周邊多座漢代墓葬用磚規格一致。考古人員初步推斷,這座窯址應該是為周邊修建墓葬提供用磚的燒磚陶窯。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會確保按時完成文物保護工作,保證考古工作不影響建設進度。

新京報報導,通常在墓葬挖掘後,會對出土文物進行清洗,儘量還原碎片。對需要長期保存的遺跡或墓葬,會採取必要措施加以保護,有些遺跡可能會整體遷移保護,還有一些將進行回填,對文物價值較高的考古遺址則考慮原址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