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要黨員配合「三孩政策」 可能適得其反

中國當局去年推出「三孩政策」以遏止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阻礙經濟成長,然而政策未見到效果,中共官媒去年底發表文章要求共產黨員配合三孩政策,引發議論。分析指出,中共官媒文章不僅未能收到激勵黨員做為多生育表率的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民眾抵制政策,北京如何因應少子化的衝擊,值得關注。

三孩政策 可能傷害對共黨信心

中國當局在去年修訂「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允許夫婦生育3個孩子,中國人大在去年8月通過這項法律,以阻止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出生率持續下降,阻礙經濟成長。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1月5日的文章指出,自推出上述「三孩政策」後至今,生育率未見起色,北京當局向共產黨員施壓,要求他們以身作則,生育3個孩子,並引述中國官媒「中國報導網」(China Reports Network)於2021年11月發表的時事評論文章,要求共產黨員生育3胎,「不能以任何客觀或個人的藉口不結婚不生孩子,也不能以任何藉口只生一兩個孩子」,以促進人口成長。但是文章引發廣大網友議論,後來遭到刪除。

另有評論者在社交媒體上說,「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只能讓我在未來養育一個孩子。大多數黨員也是普通人。」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引述專家警告說,「中國報導網」的信息可能會損害人們對共黨的信心,指「這種不良輿論的影響,就像其他輿論一樣,很容易從對中國報導網的指責轉變為對三孩政策的抵制,動搖對政府的信任」。

經濟社會問題 難以提振生育率

此外,中國新生兒人數已連續4年下降,其中2020年中國約有1,200萬名嬰兒出生,比前一年下降18%,這個數字在2021年繼續下降,專家估計年度總數將低於1961年1,197萬的歷史低點,並且2020年中國婦女的生育率平均約為1.3個孩子,遠低於維持人口長期穩定所需的2.1個孩子的人口替代率(population replacement rate)。

面對少子化問題,中國採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應對,包括放寬長期以來的生育限制、降低教育和育兒成本、補貼生育二孩和三孩,以及對離婚實行強制性「冷靜期」(cooling off periods),但實際效果有限,中國年輕人紛紛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與長時間工作的壓力,讓他們對生兒育女裹足不前。

英國衛報指出:「儘管三孩政策已頒布施行,但是很多人沒有生孩子的條件,沒有能力也沒有錢,也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尤其是女性,她們必須早點回家照顧小孩,如此會讓更多的公司不願意僱用女性。」

根據華中科技大學(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一項研究,養育一名孩子的女性,就業率比沒有孩子的女性低6.6%,至於有2個孩子的女性中,這項比例又下降9.3%。

華中科大的研究發現,在中國,父母雙方通常都在工作,這同時也意味著母親在生完孩子後,很難找到工作時,家庭收入會受到很大影響,並且孩子越多的家庭收入往往較低。

生三胎 毫無意義的政策

另一方面,除了經濟與社會因素,讓中國年輕人對生育子女心生猶豫,北京當局未妥善思考生育政策,一味催促人民多生小孩,更會讓「三孩政策」落得毫無意義的下場。

「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1月7日的文章分析,中共在2016年廢除獨生子女政策,允許已婚婦女生育二孩,但是中國並未對之前數十年的一胎化政策(one-child policy),引發包括強制晚期墮胎(late-term abortion,人工流產)和絕育等侵犯人權行為,以及官員對婦女生育能力的廣泛監控做出反省與道歉。

對於三孩政策,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歷史與婦女及性別研究所副教授王政指出:「如果不知道該如何實施以及政府需要花多少錢,這些政策就毫無意義。」

王政認為,「核心問題是,我們還沒有看到中國政府有任何文件審查獨生子女政策的錯誤」,「若是沒有這樣的反思過程,他們將如何確保不會在生育公共政策(reproductive public policy)犯下巨大的錯誤?」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亞洲法律研究員趙思樂也指出,「令人擔心的是,中國不是一個民主社會,因此可能不會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調整政策」,「相反地,它可能會使用專制手段加以實施」。

因此中國未來將如何推動「三孩政策」,來應對人口出生率逐年減少的問題,值得密切關注。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不計劃了!山西人口與計劃生育小組更名 網民諷要改強制?
中國年輕人不想生、生不起 當年的計劃生育苦果正在擴散
習近平扯「共同富裕」的假話 卻揭下中國「完全脫貧」的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