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100所學校營養午餐 每日廚餘10噸

台灣孩子浪費食物嗎?董氏基金會引用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統計的數字指出,光台北市100所公私立學校的營養午餐,一天就有10公噸廚餘量,認為可能是大鍋菜難兼具美味,加上孩子偏食、挑食導致浪費,不過教育局拿出數據反駁,其實近3年營養午餐廚餘量有減少快一半,10噸是3年前的數據了!

小朋友排排隊,準備添好熱騰騰營養午餐,要吃個飽,但儘管午餐豐盛美味,但可能不是所有菜,都是小朋友愛吃。

國小學生:「(不喜歡)苦瓜因為苦苦的。」

小朋友容易挑食,可能也造成剩菜剩太多,董氏基金會引用北市餐盒食品工會統計數據,號稱台北市國中小營養午餐的廚餘,一天的量居然多達10噸,這可讓教育局和各校師長繃緊神經!

北市教育局體育及衛保科科長黃國忠:「其實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剩食,孩子的平均一個人,大概目前的剩食量是59公克,59公克大概相當於1/4碗飯。」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尤宣文:「104年底那個時候的統計數字,大概一天大概會有10噸的剩食,大概經過這1、2年的努力,其實現在都已經有慢慢下降了。」

董氏基金會重新向餐盒食品公會確認,立即更換新聞稿,澄清營養午餐廚餘量10噸,是104年的數據,到了105年廚餘量剩8噸,去年更只有6噸,可以說剩食情況逐年改善,不過一天剩菜6噸,還有很驚人,學校營養師,也努力在餐點口味和份量上,積極調整!

西松國小營養師孫文中:「我們的處理方式就是說加一些配菜,因為我們的小朋友很喜歡蒸蛋,我們就想辦法把一些菜,放在蒸蛋裡面。」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尤宣文:「可能是因為大鍋菜,本來在口味上的拿捏上,就比較不準確,不管是飲食習慣像是偏挑食,或者是不了解食物從哪裡來,或者是沒有對食物有感恩的心。」

教育局也強調,是學生沒有碰觸過,菜桶裡的剩菜叫做剩食,各校有不同規劃,會分享給偏鄉地區或弱勢族群,而留在餐碗吃剩的廚餘,一樣也有價值,絕不任意浪費!

北市教育局體育及衛保科科長黃國忠:「其實在我們的學校,也有一些是把它做為,我們的小田園的堆肥使用。」

董氏基金會也拿出台大亞太糧損資料庫數據,台灣1年浪費的食物,可以堆成60座101大樓,可見國人飲食教育不夠深入,加上都市食物取得輕易,可能也造成孩子不珍惜食物,要做到食物不浪費,全都還得從教育做起。(民視新聞阿布斯、郭南宏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