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台北癌症中心關注兒童腫瘤 110年春季啟用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7日電)北醫大台北癌症中心大樓今天落成,預計明年4月啟用。設有兒童癌症中心,發展兒童白血病、腦瘤等14類重大疾病照護團隊,面對最棘手的兒童骨肉瘤,延攬國際權威助陣。

台北醫學大學上午舉行附設醫院台北癌症中心大樓落成典禮。校長林建煌致詞表示,台北癌症中心大樓落成是北醫體系發展癌症轉譯醫學的重要里程碑,軟硬體結構及管理模式都參考美國頂尖的哈佛大學附屬醫療機構丹納法伯癌症中心(Dana-Faber Cancer Institute,簡稱DFCI),希望打造國際知名的癌症治療及研究重鎮。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癌症已連續37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2019年的癌症死亡人數達5萬人。除了擴大癌症醫療資源與量能,如何提供患者兼具品質及舒適性的醫療環境,也成了當務之急。

北醫大台北癌症中心院長邱仲峯表示,台北癌症中心最大特色是將2樓全都設為兒童癌症中心,空間寬敞,色澤溫馨,設有兒童專屬診區和化療室,也有擴增實境(AR)互動裝置的親子遊戲區,打造兒童就醫友善環境,降低病童對治療的恐慌。

邱仲峯說,台灣每年約新增700多名0至19歲兒童及青少年罹患癌症,主要類型分為白血病,腦瘤(包括良性及惡性)、淋巴瘤及固態腫瘤,對他們的健康與成長造成威脅。

邱仲峯說,同樣罹患癌症,兒童的治癒機率近一半,2年存活率更高達8成以上,都明顯高於成人,值得投入更多醫療資源救治。

北醫體系兒童癌症團隊近年培養各方面照護人才與團隊,將癌症細分為14類,在兒童白血病/淋巴瘤、腦瘤、固態腫瘤及血友病等重大血液腫瘤疾病,每一類癌症各有一名醫師擔任召集人,再結合兒童腫瘤專科醫師、兒童心理師、兒童復健師及兒童個案管理師等團隊。

邱仲峯表示,在所有兒童惡性腫瘤中,兒童骨肉瘤最頑強,也最難治療,是台北癌症中心未來將全力發展的領域之一,並於多年前延攬全球兒童癌症權威、制訂兒童骨肉瘤全球治療指引的前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院長梅傑斯教授(Dr. James S. Miser)。

雖然兒童骨肉瘤目前仍無特效藥可醫,但梅傑斯相信,只要取出癌組織進行基因定序,找出相對合適的藥物或正在臨床試驗階段的候選藥物,還是可為癌童找到更多的治療機會。

為了讓更多癌症患者可以獲得更先進的治療,台北癌症中心也打造癌症臨床試驗中心,設有20張專屬病床,預計明年春季正式啟用後,可透過早期臨床試驗發展全球最新的藥物及科技。

台北癌症中心也引進國外「癌症領航護理師」(Navigator)制度。領航護理師如同台北癌症中心的單一窗口,以病人為中心,持續追蹤患者病情,關照生活大小事,並即時提供協助,陪著一起面對病痛,一起戰勝癌症。(編輯:張雅淨)1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