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再「搗」彈 示威美韓同盟

記者賴名倫/綜合報導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18日證實,北韓於同日下午發射1枚彈道飛彈並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EEZ),南韓軍方與防衛省根據相關參數分析,不排除是「火星17型」洲際彈道飛彈(ICBM)。這是北韓1月1日試射短程彈道飛彈後,今年第二度射彈,挑釁意味濃厚。

南韓「韓聯社」報導,這枚飛彈於當地時間17時22分(臺灣時間16時22分)左右,由北韓順安機場一帶發射,並朝向朝鮮半島東北海域飛行,根據南韓軍方偵獲數據顯示,其最高飛行高度達到5700公里,飛行距離約為900公里,並在為時66分鐘的飛行後,落入北海道西部外海約200公里處的日本海海域。

「日本放送協會」(NHK)引述防衛大臣濱田靖一說法指出,這枚飛彈疑似是採「高彈道」(lofted trajectory)方式發射,根據相關數據推斷,不排除其最大射程可達1.4萬公里,屬於可威脅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發表聲明,譴責北韓射彈對國際秩序構成嚴重挑釁,並強調將與美韓兩國加強合作,嚴密監控北韓動態。

報導指出,由於美國與南韓22日將在華府舉行「嚇阻戰略會議兵棋推演」(DSC TTX),並計畫將北韓議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對此,北韓外務省曾於17日發表聲明,警告將採取「強硬回應」,而外界則不排除北韓是藉由此次射彈,向美韓同盟示威。

北韓18日再度射彈,外界研判疑向美韓同盟示威。圖為日本民眾觀看相關新聞。(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