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發射偵察衛星 金正恩訪俄後首試
記者王光磊、施欣妤/綜合報導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21日表示,北韓在當地晚間10時43分(臺灣時間晚間9時43分)左右,發射軍用偵察衛星,日本也對此向沖繩地區發布「全國瞬時警報系統」(J-Alert);此為北韓今年第3次嘗試發射衛星。
較預定提前 日發布警報
北韓稍早預告將在22日至12月1日發射衛星,引發美日韓強烈反對,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也抵達釜山靠泊,嚇阻北韓蠢動。然而平壤21日晚間提前進行發射,引起南韓與日本等周圍國家關注,並著手分析相關數據。
日本政府在北韓發射的第一時間,向沖繩地區發布警報,該物體隨後落入太平洋,日方也解除疏散警報,但要求民眾「不要靠近任何可疑物體」,若有任何發現應立即連繫相關當局。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此前已重申反對北韓發射衛星的立場,直言已違反聯合國(UN)安理會一系列決議,將與美韓共同合作,同時也呼籲平壤當局取消發射。南韓國防部也說,持續密切關注北韓相關動態;南韓統一部則表示,政府正考慮透過中止兩韓軍事協議等舉措,回應北韓試射作為。
北韓今年5月31日與8月24日,兩度試射衛星都失敗,不過北韓領導人金正恩9月訪問俄羅斯,外界猜測北韓可能透過援助俄國彈藥,換取俄方在衛星計畫的技術支援。
在此同時,「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21日已抵達釜山停泊,此為繼10月12日「雷根號」後,美方再次派出航空母艦訪問釜山。「卡爾文森號」本次赴印太巡弋期間,再次搭載F-35C匿蹤戰機,展現強大制空與嚇阻能量。
北韓再次發射軍用偵察衛星。圖為南韓打撈並展示北韓5月發射失敗的火箭彈體。(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