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遷卻怕做不來?如何克服自己是「冒牌貨」的心結

作者●洪雪珍/商周網站專欄作者

來上我的斜槓課程都是上班族,其中一名學員畢業自台成清交這類頂尖名校,讀的是最熱門的財金所,卻在科技業做採購,雖然還算勝任,但是並非興趣所在。我頗為不解,怎麼不去金融圈,學以致用且「錢」途看好?他解釋:

「我是推甄進去研究所,不像其他同學是考進去的那麼優秀。」

「那又怎樣?」

「就覺得自己沒有資格進金融業…」

所以…就要錯過自己最愛的財金,去做自己不愛的採購?這樣的邏輯,令人難以理解,可是依照我的觀察,這種人多的是!

冒牌作家3年

我有位朋友的兒子,情形一模一樣,非得上台大不可,第二年重考才上,照理說應該歡天喜地,反而得了憂鬱症!理由差不多,其他同學第一次就考上台大,自己是第二次考上,自慚形穢,覺得不如同學聰明優秀。坐在同一個教室上課,好比魚目混珠﹑是個冒牌貨,坐立難安,無時不刻都想奪門而出,久了就精神崩潰,沒法去上學。

不要說年輕人有這種「冒牌貨」的心情,連我年逾50也有,還足足冒牌3年。

話說2015年12月8日,這個日期意義非凡,是個人歷史上的一天。當天我決定開始寫作,於是開了粉專。首先臉書會要求勾選身分類別,我想勾「作者」,可是左看右看,找不到「作者」選項,相類似的只有「作家」,心想我算哪根葱,何德何能跟作家沾上邊?到最後真的沒得選,無奈地勾了「作家」。那一刻臉紅耳燥,丟死人了!

跟朋友見面時,大家問起近況,我只是囁嚅地說:「現在嘗試寫作看看。」當中總有一些愛開玩笑的,就會嚷嚷:「你要當作家嗎?」這時候,我一定兩隻手搖得像波浪鼓似的,羞紅了臉說:「沒的事,寫寫而已。」不過我也注意到,其實沒有人在意這件事,因為在當時,誰會想到我可以寫出名堂?

我不配

後來出了書,有人會介紹我是「作家」,都還很彆扭,心想才出一本書就稱為作家,未免太高攀,很不好意思,老想著要找個地洞鑽進去。一直出到第5本書,已經過了3年,別人喊我是作家,才自在多了。至於自己要寫身分時,仍舊沒法寫出「作家」二字。這是什麼感覺?

就是我不配!

很多人都有這種「我不配」的心結,像是有件任務表現得不錯,獲得讚賞,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沒有啦」﹑「哪有哪有」﹑「我只是僥倖」﹑「其實誰誰也不差」﹑「這是誤會啦」;當有機會升遷時,雖然忍不住喜悅,心裡仍然冒出一連串的問號,像是「我行嗎﹖」「我有資格嗎?」接著就是無窮無盡的擔心:

「萬一對方發現我根本沒那麼好﹑不夠條件,是個冒牌貨,怎麼辦?」

說得好像自己是個騙子,害怕被識破,發現能力被高估。這種心理狀態,自1978年起有了專有名詞:「冒牌者症候群」,男女都會有這個現象,女生尤其多。因為老是憂慮自己不夠好﹑恐懼被看破手腳,逼得他們加倍努力。問題是心裡還是漂不了白,無法自我感覺良好,認定自己徹頭徹尾是個冒牌貨!

有一次我跟一位知名作家聊起這個心情,他淡淡地說:「我曾經也是!到現在仍然偶爾也會!」我愣住了,很不解呀,他寫得既好又勤,大家都肯定他的江湖地位,不至於吧!他聽了,反過來盯住我的雙眼說:「別人也是覺得你寫得既好又勤,你也不必覺得自己是冒牌貨呀!」

童年的創傷

顯然的,不少人就是要在心裡自編自導一個小劇場,而這些劇情根本不符合事實,周而復始﹑糾纏一生。兩位認知治療專家傑費瑞楊﹑珍妮克露斯克合著《重建內在的生命模式》一書,在書封上的一段話: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不斷重複相同模式,讓自己卡住的人生困境。」

沒錯,當一個人卡在「冒牌者症候群」時,會陷入一種困住﹑脫身不了的窘境,不論有多成功,始終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這一切。很多心理療癒的書都會說,看明白過去的傷,生命就有新的出路,而且這些傷通常來自小時候在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

問題來了,身在此山中,很難看明白是認知在作祟,也不明白低價值是舊傷造成,不是嗎?而每天要面對紛至沓來的各種狀況,來不及回顧,永遠只能一秒內及時反應,怎麼辦?根據在職場多年的經驗,我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

冒牌者的行為舉止,通常都像極了小孩!

他們一直是那個在童年受創的小孩,未曾走出來,自然而然會用「小孩模式」面對世界,看起來怯生生﹑缺少自信﹑被動退縮﹑無法擔當重責大任的模樣,即使他們比別人努力認真。相反的,沒有罹患「冒牌者症候群」的人看起來自信大方,像個大人,容易贏得信賴,託付重任,給予升遷,而他們可能表現平平。

從外表做個大人

怎麼改變?

在來不及做心理療癒之前,在職場上就是要表現得像大人,而要從「小孩模式」調整到「大人模式」,建議從外在開始改變:

1.穿著打扮

小孩在穿著上,要求的是自在舒適﹑可愛討拍。大人不一樣,看場合穿著,特別是在職場,會要求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上幾歲,顯得成熟穩重﹑值得信任。

2.行為舉止

比方說在社交場合,跟人初見面打招呼,小孩會束手靦腆﹑微微點頭說一聲嗨;大人則會伸出手緊緊與對方一握,簡單兩句介紹自己。後來在道別時,小孩會揮揮手說拜拜,大人則會再握手並說再見。

當穿著打扮﹑行為舉止做出調整,轉至「大人模式」,很微妙地,冒牌者症候群的心理狀態自然會消退,裝久了就像,別人就會肯定自己。你得到的一切,都是你教別人的。別人不會看到你的內心,看到的是外表,因此就從外表做起﹑教別人正確認識自己。受到認同之後,自信心提高,對自己的認知也會從而改變。

你以為的,根本不是你以為的,別再讓這些「你以為」困住你。你值得一切榮耀,不為什麼,就是你值得!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老大最常配老么,後來卻變怨偶...你的出生順序如何影響婚姻?

※本文由商周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星巴克第二杯半價又來了!看懂它打造「期間限定」商機的獨門哲學
爭議中通過的《反滲透法》到底有無實益?
韓國瑜靠「痞子打法」可以選上總統嗎?
中國淘金客蜂擁而至的柬埔寨「西港」剩垃圾與停工建案
「鄧惠文」門檻 小黨們3%到5%的距離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