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材料概念股有哪些?生態鏈一圖搞懂,特化廠如何搶外商生意?
如果把晶圓製造類比為煎牛排,半導體材料就像是食材與醬料。隨著先進製程持續微縮,晶圓廠如台積電、三星,也會把提高良率的關鍵,藏身在客製化生產的材料中。
首先,電子化學品是半導體製程不可或缺的材料,包括光阻劑(photoresist)、蝕刻液(etching solution)、清洗液(cleaning solution)等,都會直接影響晶圓製造的品質與良率,也因此對化學品的純度、穩定性有相當高的要求。
另外,氣體也是半導體材料的另一個重要領域,可再分為「大宗氣體」及「特殊氣體」(specialty gases)。
特殊氣體意指「用量少但在製程中有關鍵作用的氣體」,主要應用於蝕刻、薄膜沉積、離子植入等製程,通常有較高的純度標準,以及較嚴格的儲存運輸條件,供應商以國外大廠為主。
為了就近服務大客戶台積電、配合其供應鏈在地化要求,國際大廠如聯德、液空、空氣化學、SK材料等,都來台成立合資公司或子公司。
不過,台灣本土的半導體特殊氣體自主供應,仍有進步空間,近年來包括台特化、晶呈科、兆捷,都是專攻半導體特氣領域的業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緣政治衝突中,一些半導體材料更是被視為戰略物資。例如2019年的日韓貿易戰,日本便對韓國針對關鍵半導體材料,包括光阻劑、高純度氟化氫祭出嚴格出口管制。如何持續提升半導體材料自給率,不讓命運完全被海外供應商所左右,是台灣不可忽視的課題。
更多報導
台特化在紅什麼?超前卡位「大咖不屑、小咖難做」的特殊氣體,它還要孵更多新金雞
新應材甜蜜上櫃!挾2奈米頂規配方、領跑先進微影製程,特化「黑白大廚」背後底氣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