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竿福澳港 戰地健兒眾志成城

記者孫建屏/專題報導

連江縣南竿鄉的福澳港,是馬祖四鄉五島最具規模與腹地的港口,不僅是南竿島的海上門戶,也是昔日篳路藍縷年代,由國軍官兵為強化離島戰備、改善交通和繁榮民生,本「人定勝天」精神,克難創造所闢建的良港,值得造訪馬祖體驗戰地文化的旅客,細細感受箇中的時代傳承與意義。

戰備民生所需 國軍籌建碼頭

民國67年蔣故總統經國先生視察馬祖時,有感於當地戰備、民生所需,指示由國防部於南竿興建碼頭,在現勘當地形勢後,國防部遴選於福澳村建設深水、淺水碼頭各一座,以應各型船艦需求,於68年秋啟動計畫,由海軍總部負責工程策劃與建造,馬防部督策駐島兵工施工,歷時5年完工,於73年10月31日正式啟用。

為此,海軍總部與馬防部成立聯建施工處,於69年春動工建港,由陸軍522、508及523等3個工兵營先後接力施工,在昔時建材取得困難,大型建設機具惟賴海運前送離島年代,全體官兵竭盡心智,斬荊劈石,移山填海,不分寒暑晝夜全力以赴,終有所成。

設建港紀念碑 緬懷先人貢獻

施工期間,522工兵營王國樑上士、黃世忠一兵,以及508工兵營陳振德中士、李勝長中士、高志明上兵等5人,因被撞重傷或遭巨石所擊,送醫不治,不幸殉職的英勇事蹟,至今仍銘記於「馬祖福澳建港紀念碑」,樹立於港口運動場,供後人緬懷追思。

同時,為彰顯建港工程的艱鉅,福澳港啟用後,在原港運大樓前立有雙手擎天的「人定勝天」塑像,目前已移置於港口前交通要道旁。而在進出福澳村口的圍牆上,也有施工官兵在崎嶇海岸搬運石塊的水泥石塑,刻劃參與工程官兵胼手胝足的真實圖像,村內更有「事在人為,人定勝天」的精神標語牆,共勉因有前人付出,方有今人享受。

福澳村海岸線較南竿島其他地方遼闊,原有大片沙灘,漲退潮差特別大,旅客今日搭船抵達福澳港時,已可在設施完善的深水碼頭靠岸,便利的通行上下船隻,或是在新建旅運大樓等候,搭乘離島交通航班,轉往北竿、莒光和東引等各島。緊鄰的淺水碼頭則供漁民停靠漁船,當晨昏時漁船出海作業,或滿載漁獲返航,別有一番榮景。

連江縣南竿鄉福澳港在國軍官兵斬荊劈石,移山填海,全力以赴闢建而成,於民國73年10月31日正式啟用,為南竿島的海上門戶。(記者孫建屏攝)

移置於福澳港交通要道的「人定勝天」塑像,標誌昔日建港官兵胼手胝足的精神。(記者孫建屏攝)

進出福澳村的圍牆上,刻劃著施工官兵在崎嶇海岸搬運石塊的真實圖像。(記者孫建屏攝)

福澳港完工後,旅客可利用完善的碼頭設施,便利的通行上下船隻。(記者孫建屏攝)

樹立於福澳港前運動場的「馬祖福澳建港紀念碑」,銘刻興建工程始末與殉職官兵的英勇事蹟,供後人緬懷追思。(記者孫建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