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社會階級:不只「金銀湯匙」還有最悲慘的「屎湯匙」

作者:陳慶德/現象・韓國

臺灣許多年長者,可能都聽過知名歌手蔡秋鳳唱的《金包銀》(1997),歌曲內廣為人傳誦的歌詞是:「別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銀,阮的性命不值錢,別人呀若開嘴是金言玉語,阮若是加講話,唸咪就出代誌。」整首歌聽來悲戚,哀嘆著自己出身不如人。

時過 20 多年,當年由《金包銀》唱紅的出身卑微、不如他人的感觸,也來到當代流行歌曲中。年輕人較為熟知的,是 MC HotDog(熱狗)唱的《貧民百萬歌星》(2012),歌曲內除了同樣唱到出身不平等外,更多了些諷刺社會的意涵,如:「我和你一樣出生也沒有含金湯匙,和你一樣我也買不起該死的房子,和你一樣沒錢哭喪著像辦喪事,有多少人為了錢做了骯髒事。」

除了流行歌曲外,在台灣一般人看到出生在上流家族的小孩,也往往讚嘆說:「這小孩真的是含著金湯匙出身,以後衣食無缺」,意指這小孩投胎出生在一個優渥家庭。

然而,更有趣的是,在鄰近臺灣的朝鮮半島,也同樣用「金湯匙、銀湯匙」等字眼,形容人們與生俱來的「社會階級」(湯匙還有更多種),甚至不分現今的南北韓(北韓部分會在下篇論述)呢!這些與生俱來的階層有哪些?又是如何劃分的?南韓是否也有如同臺灣人口中的「靠爸族」,甚者權貴世襲等現況呢?

「湯匙階級論」在南韓

在言及韓半島的金、銀湯匙形象前,我們得先從「湯匙文物」談起(無誤):朝鮮半島早在青銅器時期(西元前 3000 - 1200 年),就曾出現(骨製品的)「湯匙」文物;然而讀者請先別急著轉台,接下來我們並非要對湯匙做「考古學研究」,而是來看看當今 21 世紀,南韓人常說的「湯匙(階級)論」(수저계급론)。

南韓的「湯匙階級論」,其實正如同臺灣一般,指人的出生家庭環境優劣、富裕與否,且流行歌曲內也同樣經常使用其意象。以近年風靡全球的南韓團體 BTS (防彈少年團,방탄소년단)為例,他們於 2016 年的〈火燃燒起來了〉(불타오르네)一曲內,就唱到:「比起含著什麼什麼湯匙出生的人,我可是個人啊!So what, 隨你的意活著吧,反正是你的人生,不要太費力,輸了也無沒關係。」唱出年輕就是無敵,失敗了明天再重新出發等正面力量。

隔年,BTS《MIC Drop》(2017)一曲,再度提到「金湯匙」(금수저),輕快曲風中一開頭便唱到:「Yeah 誰說我的湯匙髒,I don't care 只要我握住麥克風,連金湯匙都能接連打敗。」整首曲子,透過直白易懂的歌詞,唱出出身沒有好背景的人,也能透過自身努力,迎接「開演唱會絕對不會有剩票」、「用獎盃布置好整個牆面」等成功的一日,相當激勵年輕人。

如同前述,「湯匙說」在南韓社會中,與臺灣同樣象徵著與生俱來的不同社會階層。但有趣的是,在南韓社會習慣的用語中,還有著比臺灣更加豐富的「湯匙種類」:

臺韓兩地在形容出生於社會金字塔頂端家庭的小孩時,同樣都會用上「金湯匙」這個詞,即臺灣人口中的「含著金湯匙出生」。但在南韓,金湯匙底下,還可劃分出「銀湯匙」(은수저)、「銅湯匙」(동수저)、「土湯匙」(홁수저),甚至是最低下卑微的階層,即「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現況」的「屎湯匙」(똥수저)。

你可能會覺得「怎麼這麼巧?是誰抄誰啊?」但其實若從文化歷史的角度上來看,人們用「湯匙」意象指稱自身出生環境(家庭)的現象,並非偶然。

除了製作湯匙材料不同,自可見良劣貴賤外;更為重要的是,湯匙在日常生活中,不難讓人聯想到人們與生俱來的「家庭背景」——因為自小嬰兒呱呱落地,脫離喝母奶、吃奶嘴,到能進食之際,多是家長以「湯匙」餵食。此時從家長能拿出什麼種類的湯匙、餵小孩吃上什麼,便能輕易看出該家庭的優渥與否,未來能提供的資源多寡等。

特別相較於臺灣,餐桌上少用筷子多用湯匙的南韓,「湯匙論」更是極為貼近易懂。這也難怪除了「種類豐富」外,湯匙論在南韓歷久不衰,除被唱入天團的流行歌曲內,迄今仍被眾人廣泛議論。

南韓「各類湯匙」的財產標準

讀者可能會好奇,在有著這麼多種類「湯匙」的南韓社會,到底怎麼區分誰是「銀湯匙」、誰又是「屎湯匙」?南韓社會的湯匙論,是否有「量化」的可能性?有無「指標」或「數字」,區分自己所處的「湯匙階層」呢?

答案是還真的有!

2015 年南韓年輕人們於社群媒體(SNS)上,就曾大量流傳著引起社會熱議的「湯匙論基準」,且種類比前面所提的還要琳瑯滿目:

圖/湯匙論基準
圖/湯匙論基準

該文指出,南韓人心目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年輕人(20-39歲),家裡財產至少要有 20 億韓圜以上(約新台幣 5600 萬,按 2015 年匯率計算,以下同),家庭年收入要在 2 億韓圜以上(約新台幣 560 萬)——對應到南韓家戶收入統計,即為社會中前 1% 高所得之家庭。

而「銀湯匙」,則是財產要有 10 億韓圜以上(約新台幣 2800 萬),或年收入達 8000 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 225 萬)——即收入為社會前 3% 者;至於「銅湯匙」者,家裡財產要有 5 億韓圜以上(約新台幣 1450 萬),或年收入達 5500 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 155 萬)——即收入為社會前 7.5%—10% 者。

接著是韓國的廣大「中下階層」:製品比純銅差點的「鍍金湯匙」(놋수저),家產需有 1 億韓圜(約新台幣 280 萬)。此外,過往時代沒有的「塑膠湯匙」(플라스틱 수저),也被當時的網友訂出標準:為家裡財產總和約 5000 萬韓圜(約新台幣 145 萬)。

最後,是最為卑賤、甚至不成湯匙形狀的「土湯匙」或「屎湯匙」,泛指家裡財產未達 5000 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 140 萬以下)或更低,且年收入不到 2000 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 56 萬元以下)的人。

數據未必客觀準確,卻反映了南韓「出生決定未來」現狀

「湯匙論基準」在當時的南韓社會引發討論熱議,尤其讓許多當地年輕人深有共鳴。但南韓的學者專家們,多數並不這麼認同。

就有當地學者舉過往資料指出,這樣的「湯匙論」在南韓社會內缺乏確鑿根據,因南韓「社會階層分配平均且流動率高」。如 2011-2012 年間,高所得階層占社會的 32%、中產階層為 38.2%、低所得階層為 29.8%,而中產階級再細分 10 等後,有 6 等都在往其他階層移動。該學者認為,「年輕族群間之所以會產生「湯匙階層論」,大多是因相對剝奪感高之緣故。」

但從現實層面而言,南韓出現的湯匙論,著實反映社會上貧富差距越演越烈的情況:從最基本的「食衣」品質,到「住行」的有房與否、住屋坪數、使用的交通工具等,出生在金湯匙與土湯匙家庭的人,就是截然不同。

在不同經濟階層的南韓家庭中,小孩的升學率,甚至能選擇的學校更有顯著差異。根據南韓媒體報導,依據父母親所得的高低,子女的就學選項與「成功比例」,相差十分巨大:高所得家庭的小孩,有高達 72.6% 的人進入大學。其中有 7.4% 的子女進入前 10 名大學; 10.2% 的子女進入排名 11-20 位大學。進入專門技職學校或未升學者,則僅有 27.4%。

至於低所得的家庭狀況如何呢?答案是其子女有高達 61.2% 的比例進入技職學校或未升學。至於進入頂尖 10 大名校或 11-20 位大學的比例,僅分別有 0.9% 和 1.9%。

南韓的高教制度和台灣有所差異,「大學」並非四處皆有、幾乎人人可念。尤其排名前段大學的入學競爭不只無比激烈,更經常決定了日後的職涯發展。

換言之,如此明顯的差異,顯示如今在南韓「小孩含著什麼湯匙出生」,的確會對其所擁有的教育資源甚至前途,有著相當影響。

非關「仇富」,而是正視階級世襲的隱憂

綜言之,細看各類「湯匙論」標準,無論其「財產、收入標準」是否符合實情,仍不難看出南韓社會中,確實普遍有著「出生背景決定未來」的想法存在。尤其是南韓的年輕族群,在近年南韓都會區物價、房價飆漲的趨勢下,更有越來越多人深感自己難以擺脫出身階級帶來的宿命。

此現象也在今天的南韓社會持續發酵中:如我們不論從流行歌曲中、新聞版面上,每當社會傳出有權有錢的「金湯匙」欺負人、或富人官員貪腐犯罪等消息,經常可見南韓人搬出「湯匙論」,加以調侃指責。

在此,我們倒是無需過於仇富心態地說,凡是在南韓(或臺灣)成功的青年才俊,背後都是「靠爸倚媽」;本文亦無意指涉舉凡出身自較優渥家庭的人,其自身努力就全然不值一提——因為人畢竟無法選擇父母,但可對自己未來的行為與責任負責,富而好禮、廣施善行的「金湯匙」,同樣值得人們尊重。

然而,我們仍不可忽視以下事實:當時序推進,加上現在全球不景氣、通貨膨脹等因素, 4 、 5 年前南韓社會以「資本」劃分湯匙種類的「數值」,恐怕只是更趨極端;而階級透過教育資源等方式「世襲」的狀況,也極可能在未來更加惡化。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與生俱來的社會階級】南韓篇:我們不只有「金銀湯匙」的說法,還有最悲慘的「屎湯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與生俱來的社會階級】北韓篇:將人民分為三大階級 51 種人,「活用」封建制度的金氏祖孫
韓國庶民美食──「馬鈴薯湯」最早是沒有馬鈴薯的!

作者簡介:

韓國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韓語講師。長期關心韓國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南韓社會階級:不只「金銀湯匙」還有最悲慘的「屎湯匙」
陷入抗中困境,川普難讓美國再次偉大
紓困不應該排除賓士車主
持有人民幣資產的,該逃了!
侯友宜市長請問你的厚友誼呢?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