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哈蘭肆虐奈及利亞》無辜兒童成為恐攻工具 今年兒童自殺炸彈案暴增4倍

2014年4月,奈及利亞激進組織「博科哈蘭」綁架超過200名女學生,即為震驚全球的「奇波克女孩」事件,至今仍有超過100名女孩下落不明,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2日發布報告指出,博科哈蘭開始利用孩童作為人肉炸彈,今年就發生83起,數量是2016年全年4倍,且其中多數為女孩,年紀大部分在15歲以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痛批:「這種利用小孩的方式令人髮指。」

孩童自殺炸彈案增加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報告稱,今年1月至今已經發生83起孩童自殺炸彈案,其中由女童執行的案例有55起,男童執行的案例則有27起,更有1起是年輕女孩背著嬰兒,成功躲避檢查且執行任務的案例。令人更為難過的是,大部份執行任務的女童都還不滿15歲。2014年來,已經有127名孩童被「博科哈蘭」(Boko Haram)當作「攻擊武器」,主要在奈及利亞東北部發動攻擊。

當地軍官表示,博科哈蘭不僅鼓勵這些執行任務的孩童前往人潮聚集的市場等區域,有時還會遠端遙控引爆他們身上的炸彈,有些孩童甚至在通過檢查站前,因為太過害怕而先行引爆炸彈,此舉則讓許多人逃過一劫。

逃離博科哈蘭陣地的青少年指出,恐怖份子只給他們50便士(約新台幣20元)作為執行任務的酬勞,並洗腦他們如果任務成功,死後就能直接上天堂。UNICEF發表的聲明中提到,與其稱這些孩童是「自殺炸彈客」,他們更像是被當作人肉炸彈,「這些孩童遭人利用,他們不是犯罪者,而是受害的一方。」

奈及利亞極端組織「博科哈蘭」開始利用孩童當人肉炸彈,行為令人髮指(AP)
奈及利亞極端組織「博科哈蘭」開始利用孩童當人肉炸彈,行為令人髮指(AP)

奈及利亞極端組織「博科哈蘭」開始利用孩童當人肉炸彈,行為令人髮指(AP)

UNICEF也憂慮,博科哈蘭利用小孩作為人肉炸彈的惡行,也會對從博科哈蘭陣營拯救、釋放或逃離出來的孩童造成影響,「許多孩子好不容易逃離恐怖份子的控制,原先的社群卻拒絕重新接納他們,這更加深了他們受的苦難。」

惡名昭彰的博科哈蘭

博科哈蘭於2002年在奈及利亞東北部波爾諾州(Borno)成立,加上奈及利亞北部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為主,因此博科哈蘭建立據點,開始推行創建以伊斯蘭律法治理的國度,且認為西方文明思想及教育褻瀆伊斯蘭信仰,組織名稱「博科哈蘭」的原意即為「禁止西方教育」。博科哈蘭在2009年一次衝突事件中「揚名」國際,並在2014年犯下駭人的綁架案;2015年宣布效忠另一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並改名為「伊斯蘭國西非省」(Wilayat Gharb Afriqiya),意即IS下轄的「省分」。

波爾諾州(Borno State)經歷博科哈蘭的摧殘,造成逾200百萬人流離失所,州長薛提瑪(Kashim Shettima)更表示,奈及利亞政府與博科哈蘭8年來的衝突已經造成近10萬人死亡。博科哈蘭透過燒殺擄掠取得對村落的控制,遭綁架的男童身體上受到嚴格的軍事訓練,心理上也被伊斯蘭文化不斷洗腦,導致他們往往無法回到原本的生活,最後為了生存,不得不為博科哈蘭而戰。而被綁架的婦女,例如2014年在奈及利亞波爾諾州奇波克鎮(Chibok)學校宿舍遭擄走的276名中學少女,多數被迫作為人肉炸彈,或嫁給博科哈蘭戰士為妻。

被極端組織「博科哈蘭」釋放的兩位「奇波克女孩」。(美聯社)
被極端組織「博科哈蘭」釋放的兩位「奇波克女孩」。(美聯社)

被極端組織「博科哈蘭」釋放的兩位「奇波克女孩」。(美聯社)

暴力衝突加上飢荒問題 奈國民不聊生

奈及利亞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在2015年上台,他誓言打擊恐怖份子,而博科哈蘭原先占領區域約與比利時面積相當,至今已經退守至奈及利亞靠近喀麥隆邊界的村落桑比薩森林(Sambisa Forest)附近。由於勢力大不如前,博科哈蘭轉而增加無預警的自殺炸彈攻擊,企圖製造民眾恐慌。

除了人生安全受到威脅之外,奈及利亞當地還面臨嚴重的飢荒問題。連年不斷的暴力衝突,導致農業生產與工商活動皆無以為繼,人民食不果腹。UNICEF估計,奈及利亞東北部每天有約240名兒童死於飢荒,光是今年,可能就有45萬名孩童因為營養不良而死亡。


相關報導
「感覺就像我生下她的那天一樣!」 奇波克女孩獲釋與家人相擁而泣
艾瑪華森、蜜雪兒加持「奇波克女孩」奈及利亞數百萬人面臨饑荒卻無人聞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