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織藝家族來台 700年來首次技術交流

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陳婉麗帶領的團隊,日前邀請印度巴坦地區織作「雙依卡」(Double Ikat)織品「帕多拉」(Patola)最具代表性的薩爾維(Salvi)家族來台,指導8名原住民織布藝師,進化原住民傳統織布的技巧與品質。團隊今天(17日)表示,這是薩爾維家族700年來,首度和家族以外的人,進行技術交流。 「雙依卡」的織布技術不只可讓經線顯現花色,也能呈現緯線的圖樣,全世界目前只有印度、印尼、日本3個地方,存有「雙依卡」織法,其中,印度薩爾維(Salvi)家族家傳這項織布技術35代,已傳承700多年。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教授陳婉麗團隊,今年獲得文化部補助,執行印度「帕多拉」雙依卡染織技藝傳習計畫。陳婉麗指出,薩爾維(Salvi)家族透過蠶絲纖維材料的處理,每件織品都要經過15道的織作工序,才能堆疊出精緻獨特的成品,他們也是唯一保存傳統植物染色方式的家族。薩爾維(Salvi)家族產出的織品深獲印度王公貴族喜愛,一匹5公尺長的布市價新台幣10萬多元。 陳婉麗表示,這個家族會到世界各國分享他們的成品,但不會向家族以外的人傳授技法,但這次因為團隊的誠意,加上國際有力人士「掛保證」,讓家族中的3名叔姪願意來台,和台灣的原住民織布藝師進行技術指導,可說是700年來的第一次。 陳婉麗期盼,透過薩爾維家族的啟發,能突破原住民現有的織布技術。陳婉麗:『(原音)其實我們這次的概念很簡單,就是想要在台灣原住民傳統的織布機上,能夠織出「雙依卡」,那這在台灣的歷史、原住民的織布歷史上是不存在的,所以這是一個突破,這是一個新的嘗試,但是做這些事情,我們最終的概念就是我們不是要複製傳統,我們是要為傳統找到新的可能性。』 原住民藝師陳如萍說,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沒有預期到的問題和狀況,但透過共同的智慧,很高興找到了很多解決的方法。幾位原住民藝師也在薩爾維家族的指導下,透過傳統織機成功織出更具精緻樣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