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中找尋生機 資誠舉辦亞洲生技論壇帶動產業發展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於22至26日舉辦,為全球在疫情中第一場以實體在線(Online + Live)形式舉辦的國際性生技大會。今年大會主題為「危難中找尋生機」(Finding Cures in the Crisis),涵蓋全球抗疫、先進療法、精準醫療、數位醫療、投資與區域合作等議題。

資誠與臺灣生物產業協會於23日下午共同舉辦亞洲生技大會主題論壇「Business Models and Financing Strategy」,透過海外連線邀請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全球生技產業趨勢,帶動臺灣產業與國際市場連結共創商機。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於論壇開場致詞時指出,觀察全球與臺灣生技產業,許多公司已由早期研發進展到商品化階段,須發展可行的商業模式,並取得資金挹注,以邁向下一里程碑。值此階段,尋求外部授權夥伴以共同研發創新藥品,將成為創造競爭優勢的關鍵。本論壇將由國際大藥廠、創業家、專業創投、及資深產業顧問等專家分享生技研發不同階段經驗,探討企業如何透過結盟合作取得成功。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於開幕典禮致詞。(資誠提供)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於開幕典禮致詞。(資誠提供)

找到新藥研發投資回饋的甜蜜點

生技連續創業家、現任健新原力製藥(Innoforce)全球合作資深副總裁 Kenneth Carter指出,臨床試驗階段是研發投資回饋的甜蜜點(Sweet Spot),即為投資報酬倍數最具潛力的階段。每突破一個臨床試驗里程碑,都將使新藥成功上市的機率大幅提升,進而帶動研發中產品的價值提升。然而,新藥研發亦伴隨著很高的不確定風險。

Kenneth Carter強調,企業應善加利用結盟合作,分散新藥研發的不確定風險,並引入資源將成果效益最大化。觀察近年全球前十大新藥授權案件,顯示早期研發階段(藥物探索至Phase II)案件占比顯著提升,說明早期研發中產品受到青睞。比起單打獨鬥,如今生技新創更應該在產品研發早期引入合作夥伴。

前十大交易之挑選依據公開資訊揭露之授權總金額(含簽約金及研發里程金,不含銷售分潤,單位:交易個數)。(資誠提供)
前十大交易之挑選依據公開資訊揭露之授權總金額(含簽約金及研發里程金,不含銷售分潤,單位:交易個數)。(資誠提供)

突破性技術和市場潛力 促進成功授權

禮來亞洲基金創投合夥人李季指出,許多新創團隊認為,產品研發成熟時才需要找外部合作夥伴。其實不然,許多團隊靠突破性技術和潛力市場,在產品研發早期即獲國際肯定。

李季以英國Celltech於2002年授權美商安進(Amgen)的交易為例,新創團隊於骨硬化症族群身上找到影響骨骼硬度的基因,專案尚在臨床前階段即展開授權合作。在歷經17年的合作後,安進於2019年推出新藥Evenity,搶進一年100億美金的全球骨質疏鬆症治療商機。另一家尚在臨床前階段即展開授權的美國早期抗體藥公司Surface Oncology,因旗下新抗體分子和暢銷藥Keytruda合併使用能讓治療效果更佳,於2020年授權默沙東(Merck Sharp & Dohme),展開全球合併治療臨床試驗。

鉅額授權案輩出 如何評價自身產品

前羅氏(Roche)及基因泰克(Genetech)全球事業發展長,現任多家生技公司顧問的Joseph McCracken表示,鉅額授權案件輩出,生技公司如何估算自己的研發中新藥尋求外部授權,可以拿到多少授權金?Joseph McCracken認為,現金流折現值(DCF)是財務金融和創投常用的資產評價指標,但用它來評估生技產品往往難以展現隱含的價值。比如在2020年以前,市場未曾預測新冠疫情的爆發會使感染科藥品的市場價值大幅成長。他強調,除了DCF,生技公司可參考市場中類似技術、適應症、和授權地區的標竿交易案件,並與潛在的合作夥伴進一步洽談,以了解自己的技術在國際大藥廠眼中的價值。

大藥廠攜手新創 醫材和數位醫療領域都具潛力

與大藥廠合作對於生技新創並非遙不可及,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全球業務開發營運資深副總裁 Shaun Grady表示,大藥廠為引入新技術,在世界各地設立新創中心(Innovation Hub)。以阿斯特捷利康為例,2019年與中央研究院共同舉辦國際生醫加速器合作計畫(NBRP BioMed Start-up Challenge),培育數家早期新創。Shaun Grady強調,新創中心的選題主要考量新技術如何改善從預防、診斷、治療、調養、到康復的完整流程。不只生技製藥,醫療器材或數位醫療公司都可能是大藥廠合作的對象。

以2019年的國際生醫加速器為例,入選公司即有數位醫療新創公司,以AI優化醫護流程,強化醫囑遵循與避免錯誤用藥,讓數位科技與傳統藥品相輔相成提升整體效益。

生技領袖跨海對談 激盪生技產業新方向

論壇的專題座談由橫跨歐、美、亞三大洲的專家進行跨洋連線對談,座談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維梧資本(Vivo Capital)創投合夥人馬海怡以及禮來亞洲基金創投合夥人石全聯手籌備。值此亞洲生技盛事,藉由匯集國際專家,探討生技結盟合作全球趨勢與未來展望,並為臺灣生技產業打開機會。

李季與Kenneth Carter皆認為,授權與併購是推動亞洲生技產業成長的要角。以2017年中國百濟神州收購美國Celgene位於中國的廠房和產品線,及2020年臺灣保瑞藥業收購英國GSK位於加拿大的資產為例,顯示亞洲生技公司逐漸在跨國生技併購中扮演主導地位。

而2020上半年新冠疫情衝擊全球商業環境,對於生技領域結盟合作、授權與併購活動帶來甚麼影響?Shaun Grady與Joseph McCracken皆表示,疫情帶來不確定性,但並未阻礙生技公司尋求跨國合作。在數位工具的幫助下,商業會談、盡職調查、合約簽訂皆能遠距進行。

以6月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併購美國研發階段新藥公司Corvidia Therapeutics為例,所有會談與交易工作皆以線上與遠距方式進行。另一方面,專家也指出疫情的不確定性持續,相對於大型併購交易,2020下半年買方公司將傾向選擇小型、具有創新技術和完整營運團隊的目標公司,為生技新創帶來更多機會。

曾惠瑾指出,其實臺灣蓄積紮實的藥物研發能量,無論是學研基礎或生技新藥公司,皆有閃爍的寶藏可讓國際大廠來此淘金,冀望透過這次亞洲生技大會的國際平台,讓更多臺灣公司找到國際結盟合作夥伴與資金,為臺灣生技產業注入永續發展的活水。

(左起)展昭國際企業公司總經理林茂廷、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張文昌、科技部政務次長謝達斌、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科技部生科司司長陳鴻震、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吳忠勳、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黃博輝。(資誠提供)
(左起)展昭國際企業公司總經理林茂廷、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張文昌、科技部政務次長謝達斌、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科技部生科司司長陳鴻震、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吳忠勳、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黃博輝。(資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