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奧斯卡那麼好預測(中):金球獎、北美四大影評人協會的重要性

文/Oliver Tu 圖/游承穎

看前篇「奧斯卡投票制度大解密:入圍門檻「魔術數字」怎麼算?什麼狀況要啟動「過盛條款」?

即使有意衝奧的電影在各大影展曝光過,對北美地區的觀眾來說,仍是要回歸北美進行公開映演,才是接受觀眾檢視的時刻。畢竟國際影展的評審團呈現的是專業領域的菁英品味,而有機會在影展期間一睹為快的影評人也難免有個人偏好,這些都只能當作是「亮相」。過去不乏影展獲得首獎,卻在票房、口碑上慘遭滑鐵盧的作品。因此真正要在獎季帶起風向,還是得仰賴觀眾間口耳相傳的口碑、區域性影評人的加持及各專業部門公會成員的肯定,才能在獎季的第二、第三階段逐漸明朗,成為領跑者。

結束秋末特柳賴德影展、多倫多影展、紐約電影節的北美放映,約莫十月底至一月初轉由各地影評人協會接棒,獎季也邁入累積聲量的第二階段。同期間還有二個指標性的獎項備受矚目,分別是好萊塢外籍記者協會的金球獎、獨立電影協會的獨立精神獎。

究竟美國境內的影評人協會數量為何,恐怕沒人能說出精確的數目,只知道每年獎季都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未曾聽聞的新單位。多數協會是以地域作為區分,甚至在舊有名稱上層層疊疊,舉紐約為例,光是掛名有「紐約」二字的影評人協會,就包含成立於1935年老字號的「紐約影評人協會」、2000年成立的「紐約線上影評人協會」及2018年新生的「紐約大西區影評人協會」;有些則為表彰特定議題而存在,譬如「女性影評人協會」(性別)、「非裔美籍影評人協會」(種族)及取名自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經典著作《道林格雷的畫像》的「道林獎」(同志)。總之,截至2019年尚有近50個協會仍在運作,並在2019年底公布得獎名單。

當影評人協會數量已近氾濫,各協會間就會有重要性、指標性與品味的落差。通常是由幾個老字號或預測率高的協會將當年度獎季重要衝奧作品從近千部片中釐清,再由其他規模較小或成立較晚的協會從旁添些柴火,確保具奪冠相電影的聲勢能保溫到奧斯卡投票當下。

而影評人協會給獎形式有二:

單一階段直接公布得獎名單(四大影評人協會)

兩階段式,先公布入圍名單,再遴選得主。(廣播影評人選擇獎、金球獎)

以下分類就以給獎形式做出區隔進行介紹。

北美四大影評人協會

論字排輩,1909年為電影審查而成立的「國家評論協會」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影評人協會之一。1929年起頒發國家評論協會獎,最初僅公布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與五大外語片(1930年增額為十大),1937年增列優秀演技的推薦,至於現今細分獎項並遴選單一得主的形式,要到1945年才見雛型。

成立於1935年的「紐約影評人協會」其實較「國家評論協會」搶得先機,在1935年即以單一得主的方式公布第一年的得獎名單。初期雖然僅有影片、導演、男女主角四個項目,但此形式也被多數影評人協會沿用至今。在1968年身兼紐約時報記者與協會主席的波斯利克勞瑟(Bosley Crowther)退休前,其獨鍾劇場、小說文本改編或將以文學筆法呈現社會議題的電影作品,在協會中發揮相當影響力,也帶出在位34年間命中19次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黃金歲月。

1966成立的「全美影評人協會」,其實身兼費比西獎美國代表的工作。起初是一群與波斯利克勞瑟意見相左的紐約影評人自立門戶所創,早期給獎並不特別區分語言種類,其菁英取向往往與奧斯卡獎結果大相逕庭,成立至今僅七次與奧斯卡最佳影片重疊,算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最忠於做自己的。但攤開歷年得主,的確能嗅出不凡品味,許多歐陸大師都曾接受極高推崇,包括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春光乍現》)、柏格曼(Ingmar Bergman)(《假面》、《羞恥》、《婚姻場景》、楚浮(François Truffaut)(《日以作夜》)、布紐爾(Luis Buñuel)(《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侯麥(Éric Rohmer)(《克萊兒之膝》)、麥克李(Mike Leigh)(《生活是甜蜜的》、《酣歌暢戲》)、高達(Jean-Luc Godard)(《告別語言》)。

至於,隸屬歷史最為悠久的四大影評人協會之一的「洛杉磯影評人」成立最晚,1975年才正式掛牌運作,但作為早年少數呈現西岸品味的單位,給獎結果往往較其他協會主流,也與奧斯卡獎有不差的重疊率。

各影評人協會獎與奧斯卡的準確度

若精算上述四個影評人協會得主最終入圍及贏得奧斯卡的比例,可發現堅持品味的「全美影評人協會」命中率普遍偏低,其得主入圍奧斯卡該項目的比率分別是影片45%、導演57%、男主角72%、女主角62%、男配角58%、女配角65%,至於真正能抱回奧斯卡的比率則降到影片13%、導演15%、男主角28%、女主角26%、男配角19%、女配角21%。

至於「國家評論協會」的預測成績介於「全美影評人協會」及「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紐約影評人協會」之間,主要因素是「國家評論協會」開獎的時間較早,在其之前僅有「哥譚獎」公布入圍名單,獎季整體的態勢尚未明朗,要在每年上千部作品中識得千里馬實屬艱難的任務。其得主在奧斯卡順利入圍的比率分別是影片78%、導演55%、男主角74%、女主角76%、男配角66%、女配角51%,而在奧斯卡當晚能成為贏家的比率則是影片28%、導演20%、男主角34%、女主角32%、男配角22%、女配角18%。

而「洛杉磯影評人協會」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的命中率就不分軒輊,入圍命中率落在八成上下、得獎命中率多有突破三成。詳細結果如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入圍命中率影片84%、導演89%、男主角89%、女主角73%、男配角74%、女配角81%,得獎命中率影片23%、導演34%、男主角43%、女主角34%、男配角40%、女配角38%。

「紐約影評人協會」入圍命中率影片86%、導演56%、男主角86%、女主角80%、男配角72%、女配角68%,得獎命中率影片37%、導演31%、男主角39%、女主角36%、男配角30%、女配角30%。

要能橫掃品味、觀點互異的四大影評人獎實屬不易,但歷史上的確有三部影片、四位導演及15位演員創下影評人協會獎大滿貫,其中的一部影片、一位導演及13位演員也同樣在奧斯卡獎掄元。創下此驚人紀錄的包括影片項目是1993年《辛德勒的名單》;導演項目是2000年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天人交戰》;男主角是1995年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遠離賭城》、2006年佛瑞斯惠特克(Forest Whitaker)《最後的蘇格蘭王》;女主角是1979年莎莉菲爾德(Sally Field)《諾瑪蕾》、1980年西西史派克(Sissy Spacek)《礦工的女兒》、1982年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蘇菲亞的抉擇》、1992年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此情可問天》、1993年荷莉杭特(Holly Hunter)《鋼琴師和她的情人》、2006年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黛妃與女王》;男配角是1983年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親密關係》;女配角是1979年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克拉瑪對克拉瑪》、1985年安潔莉卡休斯頓(Anjelica Huston)《現代教父》、1986年黛安薇絲特(Dianne Wiest)《漢娜姊妹》及最新入榜者2018年蕾吉娜金(Regina King)的《藍色比爾街的沉默》。

至於四個影評人協會大滿貫卻未能摘下奧斯卡獎的部分,則包括1997年《鐵面特警隊》、2010年《社群網戰》兩部影片;1997年寇蒂斯韓森(Curtis Hanson)《鐵面特警隊》、2010年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社群網戰》、2016年巴瑞詹金斯(Barry Jenkins)《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三位導演及1989年未能拿下影后的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一曲相思情未了》與 2017年男配角敗北的威廉達佛(Willem Dafoe)《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廣播影評人協會和金球獎

上述四個影評人協會皆採取此模式,而採取兩階段式的影評人協會,最受矚目的就是「廣播影評人協會」所頒發的「影評人選擇獎」。 「影評人選擇獎」自1995年頒發至今締造出影片、男配角得主入圍奧斯卡零失誤,男女主角得主各僅一位未入圍奧斯卡,分別是1995年首屆的男女主角得主凱文貝肯(Kevin Bacon)《1996黑獄風雲》與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愛的機密》。至於,2008年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憑《為愛朗讀》拿下影評人選擇獎的女配角,在奧斯卡獎則是被扶正為女主角得主。在導演獎方面,僅2002年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關鍵報告》、《神鬼交鋒》及2012年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亞果出任務》兩位拿下影評人選擇獎卻未能入圍奧斯卡。

甚至,女配角項目已達十連霸成功揮軍奧斯卡獎的驚人紀錄,此紀錄狠將金球獎、美國演員公會、英國電影金像獎甩開。能有這麼高的命中率,與時程表有相當大的關係,十二月中旬公布入圍、一月中旬頒獎,在頒獎前各影評人協會累積出來的給獎態勢已算明朗,因此挑在這節骨眼收割理所當然地成績不俗。不過,念在與奧斯卡極高的重疊性,加上2001年起的電視直播,「影評人選擇獎」盛會的星光依舊不遜於金球獎。

若提到奧斯卡獎季,最為人熟知的風向球絕對是「金球獎」。作為全美觀看人數第三高的頒獎典禮,金球獎的收視率僅次於奧斯卡獎與葛萊美獎,其自1943年扛起風向球的大任也遠早於演員公會獎約半個世紀之久。主辦單位好萊塢外籍記者協會成員約莫90人,近年訂在一月初的比佛利希爾頓舉行頒獎典禮。金球獎的特色是將影片、男女主角獎分為「戲劇類」及「音樂及喜劇類」兩大類,如此一來可表彰常被奧斯卡所忽略的喜劇、音樂劇演員,亦能將提高奧斯卡的命中率。

以2009年起的十年為例,奧斯卡的男主角、女主角均完全出自金球獎得主,其中包含一位金球音樂喜劇類影帝及三位音樂喜劇類影后,其餘都是出自劇情類。男女配角則同樣有八位與奧斯卡重疊,外語片有六部命中,影片及導演獎成績稍不理想但也剛好達半數順利拿下奧斯卡。很多時候,在影評人圈備受忽略的片子及演員,會因為抱回金球獎而鹹魚翻身,這樣的例子有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攻其不備》、海倫杭特(Helen Hunt)《愛在心裡口難開》。

獎季第二階段通常在金球獎及影評人選擇獎開獎後接近尾聲,此時關心獎季的影迷大致能綜合出一個命中率接近八成的奧斯卡入圍名單,甚至也能窺見略現雛型的得獎名單。想更確認影藝學院成員的喜好,就得進一步觀察第三階段由各專業技術部門公會與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遞出的名單。

更多關鍵評論網文章
奧斯卡與拉票的距離:公關操盤和政治時局如何影響小金人得主?
2020奧斯卡完整得獎名單與預測檢討:《寄生上流》創下影史紀錄,首部「非英語片」拿下最佳影片
面對「武漢肺炎」總是慢半拍,《正宗哥吉拉》正是日本決策思維的最佳縮影
從數據來看,為什麼撤僑外國人的「武漢肺炎」感染率會比較高?
寶瓶星號旅客自白:某電視台說我們「將成人球」,船上每個人都知道那是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