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應用將被取代,Web應用和新型瀏覽器才是未來

新型瀏覽器範疇更廣,比如,Facebook就是我們社交網絡的瀏覽器。
新型瀏覽器範疇更廣,比如,Facebook就是我們社交網絡的瀏覽器。

編者按:不知道你有沒有把社交媒體當搜索引擎的習慣?新發生了什麼事情,先在微博和微信上搜搜看?這篇原題為< Browsers, not apps, are the future of mobile >的文章向我們介紹了一種新的潮流,由於通訊環境的發展,Web應用將逐漸取代原生應用,未來我們或許不再需要在應用商店購買下載App,而是可以直接通過網絡達成同樣的目的。而人們使用率最高的社交網絡,則會取代iOS和Android成為全新的平台。這讓我想到微信之前的“小程序”,科技界真是奇妙,你還沒來得及察覺,風向已經漸漸改變了······

關於手機的未來,一種老生常談是“最終,所有的手機應用都會是iOS或是Android的。”

但是這樣評論的多數人,都是原生應用程序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對原生應用的鼓吹使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瀏覽器和Web應用發展迅速,成為移動操作系統的未來,而原生應用程序正在緩慢消亡。

原生應用不是萬金油

原生應用有一些好的方面,當然。它們適合繁重的任務,比如與朋友、家人、同事聯絡——這些我們一天中要做很多次的事情,並且天天如此。相關的應用比如Snapchat、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需要直接接入攝像頭、麥克風和操作系統,所以這不難理解為什麼這些應用都是原生的iOS和Android應用。

但是其他類型的應用軟件也需要下載原生應用嗎?今天的Web和瀏覽器可以輕易地達成幾乎所有我們想要完成的事情。我們不要忘記,原生手機應用是為了解決短期連接問題的權宜之計。在如今這個到處都可以使用4G和WiFi的世界,那些問題已經消失了。

舉個例子,得益於手機網絡先進的性能和標準,像Patagonia這樣的公司已經向原生手機應用告別了。

我們在Web瀏覽器上花費的時間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不只是公司選擇從原生應用領域移步——現在美國人平均一個月內下載的新應用數量是零。這並不是說我們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更少了——把應用市場的疲態與人們在瀏覽器上花的時間一對比,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每個人都對Firefox、Chrome、Safari和Internet Explorer無比熟悉——這些“傳統”的瀏覽器都有地址欄、搜索功能、前進和後退的按鈕。但是它們並不是我們每天使用的瀏覽器的全部。

我們把時間越來越多地花在信息應用和社交網絡上,他們本身也涵蓋了手機網絡。它們實際上是瀏覽器。而且這些瀏覽器向我們提供我們想要的社交環境和網絡鏈接,這是傳統的瀏覽器所做不到的。

舉個例子,Facebook是我們社交網絡的瀏覽器。它使我們瀏覽和發現新朋友、新潮流、新內容變得更簡便了,我們還樂在其中。我們不再是像使用傳統瀏覽器那樣把內容“拉”出來,Facebook根據我們的興趣和朋友圈將精彩的內容直接“推”送給我們。我們已經觀察到了應用外觀上的改變和新功能的添加,這些都使Facebook的iOS應用更近似於一個真正的瀏覽器。

新版Facebook的頁面具備傳統瀏覽器的特徵:書籤、地址欄、後退前進鍵。
新版Facebook的頁面具備傳統瀏覽器的特徵:書籤、地址欄、後退前進鍵。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工作上的瀏覽器,比如Slack,為我們發現文件、對話和數據提供方便。在過去,我們習慣從同事那裡蒐集我們需要的信息,這使我們時常會無知覺地錯失有用的信息。如今,我們的同事會在像Slack這樣的應用上上傳和更新文件,讓我們的職業生活更加簡單完整。

WhatsApp是我們維繫親密朋友的瀏覽器。不管是1:1的交流或是小型的群組,我們不斷接收到根據我們最近瀏覽的鏈接為我們量身打造的內容。這些鏈接把內容“推”給我們瀏覽和消化。我們相信它們的推薦——這是最私人的瀏覽網站的方式。

這些上述的信息應用當然也屬於原生應用,但是嚴格來說它們已經包含了可以替代我們之前原生應用功能的新特徵。凝聚數以百萬外部軟件開發員的智慧,這些應用向我們提供大量的個性化信息,讓我們對這些新型瀏覽器的依賴性非常強。

別看我們手機上應用那麼多,你常用的也就那三樣。
別看我們手機上應用那麼多,你常用的也就那三樣。

事實上,這些信息與社交瀏覽器是如此成功,我們傾向於只用其中三樣來發現和消費我們想要的內容。無怪Facebook、Google和其他公司在這個領域投下血本。如果你擁有了瀏覽器,你就擁有了受眾。

手機機器人,瀏覽器的新玩法

關於新型瀏覽器另一個激動人心的事實是支撐他們的模型還在不斷變化中。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書籤”一直是操作系統的核心功能之一,它表現在桌面圖標和“開始”面板上。隨著我們在桌面瀏覽器上花費更多的時間,我們依賴不同的新型的書籤。我們在網頁的URL地址和域名上建立書籤,添加工具欄來使用諸如MSN新聞、谷歌搜索和雅虎郵箱等功能,那時我們手動定義自己的內容。

我們在手機上看到的變化是,機器人(人工智能助理)似乎已經變成了手機網頁瀏覽時一種新型的動態書籤。用戶不用再在地址欄上鍵入URL地址,等待瀏覽器的響應,機器人可以在我們需要的時候直接彈出這些內容。它們知道哪些內容最能吸引用戶,並且不斷提供相關的信息,現在,是它們在定義我們的內容。。

舉個例子,就說Telegram上的@music功能吧。它使用內嵌鍵盤,可以讓你在不發送任何指令的情況下就能發現和聆聽音樂。當你劃過搜索結果界面時,它還會自動更新頁面上的信息。

所以這兩個選項:a)獨立的原生手機應用(比如Spotify)和b)必須在如Chrome的瀏覽器上搜索音樂都不再成立,手機機器人會為用戶提供超酷的體驗,比如在不離開社交或信息應用的情況下訂餐或購物。

手機機器人已經成為我們標記興趣和行為的一種方式。我們重複瀏覽的內容是動態的。我們可以預訂或購買東西或是閱讀文章。這個定義的過程是我們的朋友網絡和人工智能來決定的。

對於下一代軟件公司來說,意味著什麼?

最風靡的全球性手機操作系統是網絡——而不是iOS或Android。對於下一代軟件公司來說,意識到不要僅專注在開發iOS和Android的原生軟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大家應該保證Web軟件能在信息應用這樣的手機瀏覽器下良好運行,不要抱著“說不定能成功”這樣的想法開發iOS和Android原生軟件。真正的成功存在於用戶花時間最多的社交和信息應用上,也就是我們目前最新型的“瀏覽器”。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來源出處:http://36kr.com/p/507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