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飛高高當心「受虐性腦傷」!受虐性腦傷是什麼?嚴重時孩子恐失明癱瘓甚至死亡

受虐性腦傷你聽過嗎?國健署示警,類似「飛高高」的劇烈拋接、搖晃行為,可能導致嬰幼兒受虐性腦傷,致死率高達25%;即使寶寶幸運存活,仍有80%可能出現失明、癱瘓等情況。究竟受虐性腦傷是什麼?受虐性腦傷症狀有哪些?嬰兒哭鬧該如何正確照顧?一起來了解。

類似「飛高高」的劇烈拋接、搖晃行為,可能造成嬰幼兒受虐性腦傷。(示意圖/Getty Images)
類似「飛高高」的劇烈拋接、搖晃行為,可能造成嬰幼兒受虐性腦傷。(示意圖/Getty Images)

「飛高高」為何不好?受虐性腦傷是什麼?

面對哭鬧不停的嬰幼兒,有些家長或照顧者常以飛高高、上下拋接、反覆搖晃等動作,試圖安撫孩子;然而,國健署提醒,這樣的行為非常危險,很有可能對嬰幼兒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台灣兒科醫學會進一步說明,劇烈搖晃嬰幼兒其實是一種嚴重的身體虐待,因為他們的頸部肌肉尚未完整發育,無法有效支撐頭部重量,劇烈的晃動恐怕釀成「受虐性腦傷(Abusive head trauma)」,也就是俗稱的嬰兒搖晃症候群,常見於3歲以下的兒童,尤其是2~4個月齡的嬰幼兒。

不過國健署也解釋,正常照顧下,不小心晃動到嬰幼兒頭部,並不會導致寶寶腦部受傷,家長可以不必過度擔心。

受虐性腦傷症狀有哪些?

台灣兒科醫學會表示視網膜出血是受虐性腦傷的重要表徵,以下狀況也是受虐性腦傷可能出現的症狀,發生時家長務必提高驚覺:

  • 顱內出血、嚴重腦水腫、腦梗塞、廣泛軸突損傷、脊髓損傷等腦部異常

  • 睡眠習慣明顯改變或無法被喚醒

  • 不尋常的嘔吐

  • 抽搐

  • 毫無理由的煩躁不安

  • 無法控制的哭泣

  • 沒有辦法被安撫

  • 拒絕進食

  • 沒有反應、失去意識

根據統計,受虐性腦傷死亡率高達25%,存活者則有80%可能失明、癱瘓、學習或語言障礙,身心健康、生活行為、社會表現通常都會受到衝擊。

嬰兒哭鬧時該怎麼辦?「3不2要」請放心上

一般來說,嬰幼兒之所以哭鬧不停,多半是肚子餓、腸絞痛、脹氣、尿布溼等常見原因引起的情緒反應,安撫寶寶時採取3不2要原則,才能預防孩子腦傷、避免憾事發生。

  • 不亂晃:不要雙手抓住寶寶的腋下、把寶寶放在大腿上劇烈晃動。

  • 不拋接:避免上下拋接寶寶,也切忌將寶寶大力地丟到床上。

  • 不撞擊:絕對不能掌摑寶寶臉部或頭部。

  • 要支撐:抱起嬰兒時,應注意保護寶寶的頭頸部。

  • 要耐心:應耐心緩和寶寶的情緒,可以用寶寶喜歡的玩具、音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要是因為寶寶持續哭鬧,自己的情緒也被影響,甚至覺得暫時照顧不了,建議可請其他家人接手,讓自己喘一口氣。

照顧寶寶3不2要,預防腦傷。(圖片取自/國健署)
照顧寶寶3不2要,預防腦傷。(圖片取自/國健署

實習記者:吳桂芳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