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歌劇院打造進化的「綠建築智能場館」 著力綠色創意展演

圖說:台中國家歌劇院館內裝修皆100% 採用綠建材,減少生產與資源消耗,開館隔年即減少約500噸的碳排放量。
圖說:台中國家歌劇院館內裝修皆100% 採用綠建材,減少生產與資源消耗,開館隔年即減少約500噸的碳排放量。


臺中國家歌劇院從開幕至今已經營運5年,著重以藝術陪伴融入民眾生活,建構現場與雲端數位體驗生活圈,讓歌劇院成為人與藝術共生的劇場;在聯合國的17項核心「2030永續發展目標」中,歌劇院聚焦其中五大標的:「SDG 4 優質教育、SDG 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SDG 11永續城市與社區、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及SDG13氣候行動」前兩項正是歌劇院展演核心裡一直努力推廣的全齡、高品質的終身學習,及攜手表藝夥伴在音樂劇、跨域藝術等領域建構產業鏈,朝向建立「產業化模式」。後三項則為場館運營優化上的努力,包括歌劇院在2020-21年換裝場館LED節能燈具、節水裝置、空氣品質/環境監測等,2022年更將在軟硬體上擴充「綠建築智能場館」的裝備,也將支持、鼓勵藝術創作者以「永續、生態」為題創作及推動展演製作的減碳、減廢。

隨第2階段中程計畫起跑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大疫情時代讓大家不斷反思大自然的反撲,歌劇院藉此不斷檢視並精進生活周遭及工作環境,期許接下來3到5年讓這座典型空間的朝向「綠色劇場GreenTheater,與全球藝起邁向永續。」

其中在優質教育部分規畫擴大劇場生活圈與校園接軌,台中國家歌劇院的藝術教育推廣策略以全齡、沈浸體驗為核心精神,其中多元分齡的線上學習資源、工作坊、課程、藝術體驗活動等,陪伴學子從學齡前到高中畢業,截至2021年底,總計與超過200所學校合作、帶領超過10萬名學生走入表演藝術領域。

台中國家歌劇院總監邱瑗跟各部門經理,提出未來3-5年,無論是從節目規劃、藝術教育推動、乃至硬體設施及環保永續發展的規劃。(圖/記者賴淑禎攝)
台中國家歌劇院總監邱瑗跟各部門經理,提出未來3-5年,無論是從節目規劃、藝術教育推動、乃至硬體設施及環保永續發展的規劃。(圖/記者賴淑禎攝)

尤其是在《藝起進劇場》與《藝術進校》計畫,前者帶學子走入劇場,觀賞演出、參與工作坊、導覽等活動,讓青少年無門檻體驗表演藝術,2019年起獲得超過10家企業支持,已有超過150所國中小、高中近12,000名師生參與計畫。藝術教育部經理黃本婷表示:《藝起進劇場》將教室帶進歌劇院,《藝術進校》則是將藝術送進學校,即使是較偏遠不便來到歌劇院,仍能透過不同課程接觸藝術。」2022年《藝術進校》全新改版,打造「科技藝術」工作坊快遞進校,引領學生探索當代表演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創新表現形式,課程設計方面將由學生最熟悉的手機、平板、筆電等電子用品出發,結合創意發想與數位應用,除了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數位公民」,也體驗科技藝術的無限想像,在「元宇宙」時代陪伴學生打造「科藝力」。

另外為建構表演藝術產業鏈在中部生根,臺中歌劇院為各種表演藝術人士,包含藝術家、青年創作/演出者、藝術行政、劇場技術人才等提供各專業領域所需的陪伴與資源,建構從創作端、製作、演出至市場推廣皆完整對接的產業鏈,健全臺灣的藝文生態。為此,歌劇院規劃「藝術孵育」、「LAB X 藝術跨域實驗平台」、「音樂劇平台」等,採分齡、分階段孵育優秀人才與作品。

「藝術孵育計畫」提供入選作品創作經費、充足創作時間與資源,近50個作品皆已完成階段性呈現,展現國內團隊及人才創作能量及實力;其中部分作品歌劇院今年將繼續支持團隊發展創作。

「LAB X 藝術跨域實驗平台」目標為推動跨域創作研發,其中,「LAB X青年創作工作室」邀請國內外重要藝術家擔任「導師」,陪伴25歲以下之青年藝術創作者實驗與發展創意,黃本婷說明希望此計畫能陪伴甫離開校園、初出社會的創作者,降低離開校園的衝擊並提供資源,為創作者的下一哩路做好準備。截至2021年已孵育13位青年藝術家,並陸續於各藝術節看見其新作品,創意無限。2022年即將以「物件跨域」、「舞蹈跨域」雙主題展開,並邀請曾於歌劇院演出的編舞家梅田宏明擔任首位海外導師,為青年創作者開拓更具前瞻的藝術視野、思想與行動力。

歌劇院建立的「NTT+音樂劇平台」,即以完備音樂劇場產業化發展為目標:透過創意交流、論壇,人才培育課程、工作坊及創作孵育等,協助音樂劇場創作者在不同環節中獲得專業知識及幕後經驗,成為臺灣音樂劇發展最重要的基石,將臺灣音樂劇推向國際。

而在環保永續方面台中歌劇院作為反映與回應社會的場域,「生態覺醒」早已啟動,2023年「新藝計畫」以「綠色創意、永續實踐」為徵件主題,期待創作者從作品發想階段即落實綠色藝術與環境友善概念,或媒材於製作過程及展演設計,創造具機動性、永續性的作品;今年秋天「NTT遇見巨人」節目之一,由英國編舞家阿喀郎.汗所帶來的最新作品《Jungle Book》,檢視人類與其他物種共存之道,並以減少人力、舞台實景的減碳模式世界巡演,這也是歌劇院近年製作節目所實踐的方向,透過洽談國外劇院作品授權,運用臺灣資源於本地重製,減少表藝作品於國際間移轉的碳足跡。

歌劇院是一座不斷進化的「綠建築智能場館」,場館硬體設施從2016年開幕即獲「綠色建築」標章,後續館內裝修皆100% 採用綠建材,減少生產與資源消耗,開館隔年即減少約500噸的碳排放量,為進一步落實節能,建置中央智能管理系統及行政數位平台,前者有效管理能源使用,工務資訊部經理陳英傑以劇院空調改善案為例,現已將劇場內空調增設可變風門,可依現場觀眾密集度精密調整溫濕度、風速、風量及空氣品質,不但可創造舒適的觀賞環境,更達節能效果,開館以來年度平均節電率皆優於經濟部能源局規定;後者將劇場、會員、財務、資產、人力排班、門禁等管理系統整合串接,達行政流程80% 電子化作業,大幅減少用紙量及人工作業支應。2022年歌劇院將導入「ISO 50001國際能源管理標準」、取得國際ISO認證,培訓場館同仁取得永續管理師資格;同時,透過物聯網(IoT)升級數據整合平台,連結實體服務與虛擬數據,達到更環境友善且更智慧的數位生態系協作。

邱瑗總監也希望,歌劇院作為『一座人與藝術共生的劇場』,『生』既是生活,也是生命與生存,因此不設限場館的力量,而是企圖在SDGs的每一個標的中,都找到能夠使力、帶來改變之處,從館內每一位工作人員、每一項業務做起,期待表演藝術能成為最Eco-friendly的能量,一同打造更永續的未來。

更多新聞推薦

蓬佩奧3/2訪台 將會見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