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光環褪 陸接軌國際青出於藍

旺報【記者陳曼儂╱專題報導】 2012年左右,一波又一波的大陸參訪團到台灣,主動提出希望參觀、學習台灣的科技園區經驗,首選當然是新竹科學園區與台北內湖科學園區,而今,台灣經驗已不再是大陸首選,在大陸強烈發展科技強國的企圖心下,正積極與國際接軌,且青出於藍。 「兩岸關係好時,台灣的竹科,曾是大陸取經台灣科技發展經驗首選,但近幾年,大陸已經直接到矽谷、以色列等地設點對接。」23年前從台灣來到北京落腳的遠見育成科技孵化器公司總經理陳冠融,看到台灣優勢漸失,感慨甚深。 做出自己的科技重鎮 陳冠融說,台灣新竹科學園區,曾是大陸師法的對象,但大陸科技力近年快速崛起,在民間與政府都積極向外連結下,兩岸連結,占比愈來愈小。 陳冠融表示,大陸每個地方都想做出自己的科技重鎮,然而各地優勢不同,上海有國際金融中心與長三角製造鏈腹地,杭州有以阿里巴巴為首的電子商務生態圈,深圳則有3C完整產業鏈,而北京,最重要的就是「高度」。 全球新科技已進入「標準戰」,誰能有產業標準話語權,就能站穩先機龍頭。北京的優勢,在於有大量的高等院校人才,有大量的資本投資機構,最重要的是,有「中央」政策發力,從上而下「解放」重點大學與國家級研究機構的科技成果,與民間業者深度合作。 師法美國 推校企聯動 像是不久前,才剛由百度牽頭籌建,包括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機構參與的「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百度將人工智能中的算法、數據開放共享給頂尖高校,有效連接科研與產業,也能讓學校的創新扣緊目前的市場脈動,而非閉門造車。 這模式其實也是向國外取經,就像是美國在人工智慧教育領域推行的「矽谷-史丹佛」的校企聯動模式,由史丹佛大學為矽谷提供人才和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矽谷的企業也要為學校提供資金支持和大數據,幫助他們的科研有更大的突破。 陸企向國外取經,現在都很「直接」,以總部在深圳的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日前透露,騰訊將在美國西雅圖組建20人左右的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因為很多微軟的人不肯離開西雅圖,所以我們就在旁邊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