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好好學 親子共學動手測樹木碳匯

親子使用胸徑尺、測高器與測高桿,來進行樹木胸高直徑和樹高的測量,以及使用砂紙、銼刀與鑷子等簡易工具,將瓊崖海棠的種子製作成可以吹出聲音的口笛,台北市教育局昨(十四)日表示,這是年初在台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辦理的「台北好好學」場域體驗活動場景,二十位參與親子們的學習熱情絲毫不受寒流低溫影響,積極投入,展現出高度學習興趣和收穫的喜悅,甚至在動手做的過程中,了解到全球刻正面臨的氣候變遷議題,以及樹木、大自然資源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激起守護環境永續的意識與情懷!

台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在本次「台北好好學」場域體驗活動中規劃了一場次「永續學」體驗活動,以台北市積極推動之淨零排放為核心,開放環教中心的優質遊學課程「一起來『碳』究─樹木碳匯測量體驗」與「瓊崖海棠種子口笛手作」活動,讓參與親子以共學方式,一起瞭解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溫室效應、淨零排放、自然碳匯等環境議題。

並且共同思考實踐淨零綠生活的行動,也實際使用林業專業測量工具(包括胸徑尺、測高器與測高桿)來測量永建國小校園內樹木的胸高直徑(離地一百三十公分直徑)與樹高,再運用教育部所建置之「校園樹木資訊平台」的碳匯計算機估算樹木的碳匯量,將樹木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吸收二氧化碳,以轉換為碳水化合物的方式,將碳(C)儲存在樹體內,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降低的自然碳匯(carbon sink)概念具體化;活動中邀請親子以自然素材─瓊崖海棠種子,共同創作成可以用嘴巴吹出聲音的口笛,一方面認識植物種子的特性與用途,另一方面也學習到運用自然素材的樂趣和可以減少碳排放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