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博會 MIT8新銳爆發多元創作力
文化部自2008年推動「MIT新人推薦特區」,推介台灣青年藝術家登上國際藝術舞台,每年公開徵選8位(組)40歲以下藝術家於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2020年原民會亦加入辦理「原住民族藝術特區」。今年脫穎而出的新銳,展現台灣青年多樣且國際化的創作風格。
MIT評審代表林平提及自己曾參與第一屆MIT制度建構,回首16年的發展歷程,許多當年青澀的藝術家現已在藝文界有很亮眼的成績,備感欣慰。
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吸引65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報名徵件,脫穎而出的8位藝術家為王俞晴、林奕軒、胡竣傑、陳佑朋、陳楷仁、張驊、楊奕軒、謝榕蔚。入選藝術家創作媒材形態多元,從油彩、壓克力顏料,到錄像攝影、不銹鋼雕塑至中性筆紙本繪畫。
王俞晴以在美國紐約的經歷做成錄像,表述自己在紐約疫情期間戴著口罩而遭到歧視的感受;林弈軒的創作反擊高度圖像化的世界,透過解構符號、拼貼、重組成失語的畫面;胡峻傑以不銹鋼堆焊技巧比喻自己不斷堆疊的自我認知與情緒;陳佑朋透過創作來呈現空間中不易察覺的變化,隱喻生活在空間中的人們心中的感受;陳楷仁用「表皮層」的比喻,以詼諧的畫面來表達對社會的體悟及觀察。
張驊的油彩作品描繪數位時代的風景,重現某些記憶切片及情景;楊奕軒試圖讓繪畫具有形成的時間性,讓觀者激起祖先在這片土地的記憶和共鳴;謝榕蔚在平面繪畫中創造抽象空間,而原子筆作為創作的媒材在過程中反覆使用水暈染墨水,透過循環反覆的時間感來產生視覺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