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 10 大必看片單──不同於以往的電影節

作者:溫溫凱/地下電影

台北電影節邁入第 21 屆,往年以百萬首獎為號召的「台北電影獎」今年做出變革,改變賽制。往年競賽中僅提前公布「劇情長片」、「劇情短片」、「紀錄片」及「動畫」四大類競賽的 10 部入選名單,但今年則提前公布了個人獎項的名單,其中包括導演、男女主配角、新演員、編劇、攝影、剪輯、配樂、美術設計、造型設計、聲音設計、視覺效果等重要獎項。

16 位初選評審在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密集看片,從 359 部參選影片中選出 55 部影片(劇情長片 47 部、紀錄片 70 部、短片 199 部、動畫片 43 部),再交由 7 位複選評審於 10 天內選出 30 部影片、92 個入圍名單。

改變入圍賽制,是台北電影獎很重要的一個嘗試,今年做出改變後,更加注重於鼓勵與榮耀電影人,也可預期在頒獎當天,媒體聲勢以及各界關注度會提高,且重點仍是聚焦於「台灣電影」,這也是「台北電影獎」和「金馬獎」的重要分野。

然而,不同於「台北電影獎」僅限於台灣電影,台北電影節的影展本身選映的片子則具有國際視野,選片視角獨特、單元豐富多變,本屆影展有關注中國 80 年代後的新銳導演,也選了來自泰國和印尼的焦點影人,且數位修復的經典電影以及近年逐漸受到各大影展關注的「VR 技術」也都一應俱全,在 6 月底至 7 月中舉辦,可說是與年底的「金馬影展」遙相呼應。

這次台北電影節從海內外仍然放映了相當多的片子,此篇文章從各單元中抓出 10 部電影介紹,雖是九牛一毛,但希冀這篇文章能拋磚引玉,讓影迷們多關注台北電影節,進而能去搜尋這 10 部電影以外的精彩片單。(再次強調,北影的片子相當多元,10 部是絕對不夠看的)

開幕片:《灼人秘密》(Nina Wu)

趙德胤執導的《灼人秘密》入選第 72 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繼 2015 年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台灣電影暌違 4 年再闖坎城官方競賽單元。身為緬甸華僑的趙德胤,去年返璞歸真拍了探討人生哲學的紀錄片《十四顆蘋果》,並入圍柏林影展「導演論壇」競賽單元,今年則帶著首次挑戰懸疑驚悚類型的《灼人秘密》登場。

過往導演 4 部劇情長片皆聚焦於家鄉緬甸,此第 5 部作品則首度出走緬甸,全片在台灣拍攝,這部電影卡司當然少不了繆思女神吳可熙,除了詮釋女主角妮娜外,這次她更擔綱編劇一職,吳可熙在個人臉書寫道: 「由於當初在拍完《血觀音》後,因不想被角色定型而失業一年,也趁著空檔之時,開始認真撰寫劇本。」 而《灼人秘密》的靈感來自於好萊塢的「#MeToo 事件」,最後劇本在台灣也順利獲得「107 年度徵選優良電影劇本」的優等獎。

除了吳可熙外,《灼人秘密》還找了演藝圈另類雙胞姐妹花宋芸樺和夏于喬,三人會有精彩對手戲,若有關注去年金馬影展的 VR 單元,趙德胤也用了《灼人秘密》部分戲碼來拍攝 VR 短片《幕後》,雖然此作在坎城「一種注目」單元抱憾而歸,但因題材關注演藝圈長期受霸凌的弱勢女性,格外受到外媒關注,同時吸引蒂妲史雲頓、昆汀塔倫提諾等知名影人的注意。

《灼人秘密》講述一個鄉下女孩到城市追夢的故事。女孩妮娜(吳可熙 飾)為了追求演員夢獨自北上,她如願獲得電影《諜戀》演出,卻因偏執導演的汙辱、經紀人的不關心、助理的不專業,幾度瀕臨崩潰。妮娜不得不回到家鄉,她遇上昔日好友 Kiki(宋芸樺 飾),發生了一連串奇異事件,而這一切,似乎都和當初與她競爭角色後突然消失的女孩(夏于喬 飾)有關。\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圖/IMDb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圖/IMDb

閉幕片:《地久天長》(So Long, My Son)

中國第六代名導王小帥的新作《地久天長》在今年柏林影展大有斬獲,片中演員王景春、詠梅更雙雙奪下柏林影展影帝后。王景春接續廖凡之後,中國影人再收獲柏林影帝,詠梅則是替中國奪下首次的柏林影后桂冠。

此片在柏林時間 2 月 14 日,情人節當天進行首映,好評不斷,電影聚焦在中國 80 年代工人階級的夫妻,時間軸橫跨 30 年之久,回望中國快速發展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以如此宏觀的視野來切入中國社會,王小帥自述是因為:「每一次的社會變遷,都會給每個人的生活,甚至一生的命運帶來影響。」外媒則評價:「令人心碎卻不浮誇,劇本好極了,演員表演細膩、貼切。」

根據時光網指出,在柏林的發布會上,製片人劉璇透露,整部片子從劇本到後期完畢,經歷四年多的時間,王小帥自 2015 年的《闖入者》後就專注於《地久天長》,王景春表示整部電影讓自己感受到滿滿的美好和愛,詠梅則感性說道:「飾演一位喪子母親,讓現實中沒有孩子的自己經歷著這個母親在 30 年中的內心漂泊、渴望與熱愛。」

經典重現:《海上花》(Flowers of Shanghai)

聞名世界影壇的台灣大師侯孝賢,和黃金班底編劇朱天文、攝影李屏賓、剪接廖慶松攜手合作,於 1998 年問世的經典之作,更找來高捷、梁朝偉、劉嘉玲等一線實力派影星共同飆戲,同年打入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雖最終顆粒無收,但仍無損其經典地位。

故事背景設定於 19 世紀清末,改編自張愛玲譯著的《海上花列傳》,當時朝廷下令官員不得上窯子,只有英國租界地──上海的妓院,可以公開接待上流社會,當時的高等妓院,人們稱它為「長三書院」,奉父母之命早婚的男子,在歡場追尋真正的愛情。本屆影展放映的為跨國合作之數位修復計畫,將以 4K 規格重現,實屬不易。

電影《海上花》海報。圖/IMDb
電影《海上花》海報。圖/IMDb

當代精選:《地下狂熱趴》(Beats)

執導過知名影集《黑鏡》的導演布萊恩威爾斯,帶來其生涯第 4 部電影劇情長片,且由奧斯卡最佳導演史蒂芬索德柏擔綱執行監製,此片在今年的鹿特丹影展的口碑便已傳出。

故事背景設定在 1994 年的蘇格蘭,源自導演的自身經驗,當時所謂的「節拍音樂」是非法的年代。而小鎮少年史班納和強諾兩人無所事事,唯一的興趣就是偷偷收聽地下音樂電台。即將搬家面對新生活的強諾對未來感到迷茫,與罪犯哥哥同住的史班納則希冀從音樂找到自我認同。

此作有著丹尼鮑伊《猜火車》那般的靈魂內裡,也有些許和賈木許《天堂陌影》重疊的影子,將青少年的廢青生活拍的極為生動,無所事事能拍的耐人尋味,便需要一定的導演功力。

全片更以性、藥物和電音來詮釋躁動的青春,將這時期獨有的不安寄放在節拍音樂中,同時對政府威權提出來自底層的反動抗議,全片則以黑白色調為基底,彷彿抹上一層不見天光的成長過程,替這時期的迷惘添上幾分詩意,是難得的佳作。

未來之光:《海角上的兄妹》(Siblings of the Cape)

日本新銳導演片山慎三初試啼聲一鳴驚人之作,在日本今年 3 月上映時,原本僅在是小規模的在 6 家戲院上映,之後傳出口碑,放映規模不斷擴大,最終票房賣出 2,000 萬台幣左右的成績,在極有限的拍片預算下,堪稱今年日本藝術電影的票房奇蹟。

片山慎三曾擔任過韓國名導奉俊昊的助導,《海角上的兄妹》也受到奉俊昊的讚賞,稱此片生猛有勁卻又不失人到關懷,以首部長片來看可謂初生之犢不畏虎,故事聚焦在日本海港小鎮,描述腿瘸的良夫在工作上受挫,收入無法應付生活所需,他無意間得知自閉症的妹妹真理子會跟鎮上的男人發生關係收取金錢。明知非法賣淫的行為不可為,為了讓兩人活下去,良夫居然開始當起了皮條客,沒想到這個舉動也讓妹妹有了變化。

電影《海角上的兄妹》海報。圖/IMDb
電影《海角上的兄妹》海報。圖/IMDb

異境真實:《救命大作戰》(Midnight Family)

身為 90 後的年輕導演盧克洛倫岑,畢業於史丹佛大學藝術與藝術史系,今年以此片在日舞影展美國紀錄片類,拿下了評審團攝影獎,同時在香港電影節紀錄片競賽中拿下火鳥大獎。

故事紀錄了遊走在墨西哥法律邊緣的家庭,這個平凡不過的家庭經營了私家救護車,導演試圖拆解墨西哥醫療、警政體系與家庭個人間的關係,當非法之途能解救人之急,但人命卻同時攸關金錢與生計,當中道德間的擺盪與拉扯變值得深思。

導演自己說道:「我被這一家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他們每天都在救護車上遇到難解的道德難題。這樣的家庭生存需求與病人的要求相抵觸,我對於兩者之間的關係感到相當好奇。」

《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

《痛苦與榮耀》為阿莫多瓦導演生涯第 21 部作品,同時為「導演三部曲」的最終章,從《慾望法則》(Law of Desire)、《壞教慾》(Bad Education) 到今年的《痛苦與榮耀》共橫跨 32 年的時間完成,多數媒體稱之為集大成之作,故事描述描述年事已高的電影導演馬洛回憶起 60 年家鄉西班牙小鎮的故事,是阿莫多瓦的半自傳作品。

西班牙大師阿莫多瓦在 1999 年以《我的母親》(Todo Sobre MiMadre)拿下坎城最佳導演,也在 2006 年以《玩美女人》(Volver)拿過坎城最佳劇本獎,但縱使榮耀無數,卻皆無緣最高榮譽金棕櫚,這次的新作《痛苦與榮耀》被外媒一致讚賞為「難以超越的新高度」,在嚴格的場刊分數中拿到 3.3 分的高分,僅次於奉俊昊的《寄生上流》,不過仍與金棕櫚擦肩而過,抱憾而歸。

雖然阿莫多瓦錯失金棕櫚,但仍順利將第 8 度合作的「拉丁情人」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捧上今年的坎城影帝,執得一提的是,阿莫多瓦此前也曾以《玩美女人》將「小潘潘」潘妮洛普克魯茲 (Penélope Cruz) 拱上坎城影后,合作過的演員如今都順利稱帝后,但不知阿莫多瓦何時能摘下金棕櫚。

電影《彼得盧:人民之聲》海報。圖/IMDb
電影《彼得盧:人民之聲》海報。圖/IMDb

《彼得盧:人民之聲》(Peterloo)

英國名導麥克李自編自導的全新作品,1996 年以《秘密與謊言》拿下坎城金棕櫚,並以此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 3 項大獎,2004 年則以《天使薇拉卓克》擒下威尼斯金獅,遊走在歐洲三大影展更走入北美奧斯卡,其作品長期關注社會底層階級,以寫實主義的風格勾勒出當代社會的諸多樣貌。

《彼得盧:人民之聲》去年在多倫多以及威尼斯影展上映演,今年則來到了台北電影節,帶領觀眾返回 1819年,聚焦在受到拿破崙戰爭影響的英格蘭,該年 8 月 16 日,在曼徹斯特聚集了上萬人的和平示威,政府因為懼怕引發成法國大革命式的動亂,積極鎮壓,最終造成 18 死,另有 700 餘人受傷,史稱彼得盧大屠殺(Peterloo Massacre)。

特別回顧:安妮華達與她的風景

出生於 1928 年的安妮華達,在拍攝電影前曾是攝影師,而後逐漸對電影產生興趣,並以《短角情事》作為生涯第一部劇情長片。並非科班出身的她導演生涯 60 餘年,其成就輝煌,在1895 年以《無法無家》拿下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在 2015 年獲頒坎城榮譽金棕櫚獎,更在 2017 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被譽為「法國新浪潮之母」。然而低調卻勇敢的華達在今年 3 月 29 日於巴黎家中逝世,台北電影節也在今年特地選進 7 部電影放映。

安妮華達的第一部作品《短角情事》和最後一部作品《安妮華達 最後一堂課》皆被選入放映,其餘 5 部分別為:《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獅子、愛、謊言》、《達格雷街風景》、《功夫大師》和《千面珍寶金》,基本上能在大銀幕看見這些作品皆屬不易,鼓勵讀者進場感受這位影壇名家。

而《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更是推薦,此作誕生於 1961 年,安妮華達在片中大膽地將「電影時間同步於真實時間」,挑戰虛構故事和現實生活的相互性,故事聚焦於一位女明星,從下午 5 點到 7 點的人生經歷,親密而自在地探索攸關死亡、愛情、女性等諸多面向的議題,這部片真摯不造作,也奠定了安妮華達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文人筆觸,替日後作品打下基底。

焦點影人:利.查泰米提古

每年影展的焦點影人都是重點單元,今年台北電影節的兩位焦點影人,其中一位是泰國的剪接師利.查泰米提古。

提到這位知名剪接師,最為影迷熟知的應該是與導演阿比查邦的合作之路,尤其是在 2010 年,阿比查邦的《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在坎城影展一舉抱回最高榮譽金棕櫚,此作幽微且宏觀地探討了生與死,從前世回望今生,再如詩如畫的鏡頭中,展現了高度的人文關懷,同時也在今年台北電影節選入放映。

另外,查泰米提古也和不同新銳導演合作,致力於挖掘新勢力,其操刀剪輯的作品包含:《傷心蔚藍海》、《卡拉OK》、《看似平凡的故事》、《邊境幻夢》和《地久天長》皆會放映。

而台北電影節從 2017 年首創的「電影正發生」單元,則持續與產業縱向的合作與扶植,今年以「剪接」為題,深入電影背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更會請到利.查泰米提古現身說法,親自揭式關於「剪接」的重點大綱與核心價值。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不同以往的台北電影節,「10 大必看」片單》,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坎城為何「容不下」NETFLIX?串流平台興起,將如何改變影業?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卻甘願和記者穿越槍林彈雨,只為「捍衛真相」!

作者簡介:

1992 年出生於炎熱的亞利桑那州,但討厭夏天,目前定居於台北。待過電影雜誌社、電影發行商,過著電影即工作,工作即生活的日常,文章散見各大電影媒體平台。因麥可漢內克改變對影像世界的看法與想像,相信電影是每秒 24 格的謊言,也甘願一頭栽進謊言中。2017 年末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地下電影」專頁,希冀能在「地下電影」中創造秩序、語言和文化,同時渴望以文字讓更多人在謊言與真實間找到人生樂趣。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