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大清整》遠東被控台獨只是開始,明年「習三任」更棘手!

文/呂國禎、李玟儀、韓化宇

11月16日拜習會後,一場沒有炮火的無聲戰爭,正悄悄襲向台灣。

11 月拜習會上,習近平透過《環時》影音頻道對徐旭東(圖)動手 ,展開不分藍綠的經濟統一戰。(攝影者/程思迪)
11 月拜習會上,習近平透過《環時》影音頻道對徐旭東(圖)動手 ,展開不分藍綠的經濟統一戰。(攝影者/程思迪)

拉開這場無聲戰爭的序幕的,是一則以「制裁12家台獨金主企業!摘牌停業!逐出大陸⋯」為標題,在台商圈快速轉傳的YouTube影音。之後,台灣遠東集團被中共執法單位以在環保及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違法違規行為」,開罰約新台幣20億元。

為什麼是遠東?誰又是下一個?如果連偏藍企業都被點名、懲罰,那這場台商史上最大政治風暴,將如何影響兩岸經濟與商業、甚至延燒每個台灣人?本刊爬梳時代脈絡、訪問中國3大經濟帶的台商、回流台商,一次完整剖析。

真的動手了!一場台獨金主名單與制裁行動,不只讓遠東集團股價應聲大跌,也震撼了台北股市。未來,台商被迫對統獨表態,情勢只會更嚴峻。

國安會前諮詢委員、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陳德昇從國安、兩岸關係的角度分析說,這次中國出手,從拜習會便可見端倪。當時習近平強調,「台獨是玩火者必自焚,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因此,這一次習近平是以懲罰遠東集團的具體行為來展現他的決心。

誰逾越了這紅線,即便以前跟中國的關係良好,也照罰不誤,「論集團規模、公司規範,台灣有誰做得比遠東好?如果連遠東都禁不起查,誰又能禁得起查?」陳德昇說。

11月24日,位於廣東省沿海的台商工廠,當地政府官員一早就前來噓寒問暖,並邀集當地的台商、台青一起開會,了解投資意願與狀況。一位台商二代毫不避諱跟中國地方政府官員表達:「老台商是走不了的,此刻新台商根基不穩,離開的機會比較大。」

兩岸越緊張,被統戰的價值就越高。台商二代說,「現在兩岸只要有事情,官員就登門說『需要幫忙嗎?』」這代表台商再度成了統戰目標,受重視度提高。

成為兩岸無聲戰爭的犧牲品、或趁此爭取更多投資優惠,就在一線之隔,台商只能選邊站。全球戶外家具大王、台企聯前會長王屏生說,「優質台商在中國是不會受到影響的,只有台獨金主才會被懲罰,這點非常清楚。」

再訪深圳台霸,工廠雖遠在對岸,但現走進台灣好市多,第一眼就能看見這家台商生產的家電品,它稱霸某項家電的世界第一,舊廠有幾十個足球場大。

談到遠東事件,這位台商負責人很平淡的說,「並不影響正常生產與投資,台商不要管政治的事情就沒有問題了,目前我們公司正把生產重心移往內陸⋯。這次是懲罰支持台獨的台商,不是所有台商。」

同樣的寒蟬效應也發生在中國北方的天津,一家在中國有20多座工廠的台商董事長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於我有何哉⋯,中國未來會成為世界最大新能源車市場,特斯拉都來投資了,我們更沒理由離開。」

場景轉回台中,一位拒絕台灣政府給的所有榮譽聘書,也不參加中國官方活動的台商說,回台投資不等於撤離中國,「如果放棄中國市場,終究會養出大老虎來,屆時這隻大老虎不僅會稱霸中國,也會跑遍世界追著我咬,這事絕不能發生。」這位董事長道出了離不開中國的困難與抉擇。

一位台灣10大企業集團之一的大老闆觀察遠東事件,最擔心的是習近平明年要連任第3任中共總書記。中國內部這樣說,「毛澤東讓中國站起來、鄧小平讓中國富起,習近平必須要讓中國偉大起來,」因此,習近平勢必把台灣獨立當成中國的失敗,誰放手,誰就是歷史罪人。

一位台灣大集團負責人表示,「很擔心習近平在第3任時採取更激烈的手段、更強硬的經濟武器,逼台灣接受中國的條件,重回對話平台上。」他認為,遠東事件只是開端,未來恐怕越逼越緊,如要求跟中國有業務往來的台商,從台灣下市轉到香港上市,否則限期離開或結束中國業務。屆時,影響層面就不只有台商,而是千萬台股投資人與台灣經濟。

如果把台灣當成一家上市公司,攤開10大客戶名單,其實所有台灣人都很難擺脫中國的影響。

根據財政部今年前10月統計,中國、香港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也是最重要創造外匯來源。如果突然間,上市公司走一半、台灣出口砍半、貿易出現逆差,台灣能承受嗎?會有多少人失業?資產會縮水多少?目前沒人評估,也沒有答案。

假設到了「習三任」,在2024總統大選重演台海飛彈危機,面對統獨這道習題,大家的答案會跟徐旭東一樣嗎?如果不是,那麼除了9萬家台商、40萬台幹,所有台灣人都必須盡快應對或改變⋯。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78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得力大將離職,王永慶為他剖析「未來東家的經營之道」!為什麼?
6千多萬,買一塊「虛擬地皮」!元宇宙經濟,你該知道的事
特斯拉「反手冊」》結合開明和鐵血,馬斯克用15個守則養出一流員工
Uniqlo台北旗艦店的反思:坪效不再是最重要指標,「3感」成消費者新需求
「富人」vs「有錢人」?沒弄懂兩者差異,恐做出糟糕理財決策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