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轉身,要做有聲音的企業

工商時報【彭暄貽╱新聞分析】 王文淵在與王瑞華、王文潮與王瑞瑜等第二代順利帶領台塑集團展開亮眼的十年發展成績後,眼見近年台灣經濟、薪資與製造業發展都遭逢國際競爭、邊緣化、區域關稅壁壘等考驗;王文淵期盼能在台塑企業啟動專業接班之外,就自身長期在國內外經營交流、學習的經歷,為台灣當前僵滯的經濟前景、貢獻一己之力。 為此,王文淵近年不僅將台塑能量從企業,大幅擴展至社福、體育等公益活動,今年更不顧企業、家人反對,義無反顧出任工總理事長,期望「為台灣做些事」、「為經濟、企業發聲」。 如今,王文淵支持、勸進林健男接下塑膠原料公會理事長,實為表態願以集團的國際經營經歷、專業幕僚團隊資源,為台灣石化業貢獻競逐國際的新戰鬥力,以因應當前中美貿易戰所掀起的各國保護主義、反傾銷態勢。 受制台灣環保、民粹氛圍排擠,台塑集團近年國內外投資結構被迫翻轉,從台灣主軸轉進大陸、美國及越南等海外佈局,搭配適時掌握美國頁岩氣優勢與越南等東協商機,台塑集團的石化、鋼鐵事業反倒凝聚新一頁國際競爭能量。 只是,在完成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的交棒任務後,王文淵對台灣近年經濟、國際發展前景時有擔憂、感傷,這也成為觸動王文淵願意接下工總理事長的契機之一。王文淵認為,工總有10萬多家會員廠商,員工有400萬人,占總就業人口35.8%,為這些產業發展,決定接下這個職務。 王文淵接任工總理事長後,提出期盼政府就兩岸關係、非核家園、環保民粹化、公司法修法及稅賦政策做出改變,攜手民間一起拚經濟。他也呼籲政府要推動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包括RCEP、CPTPP,或單獨與東協各國達成貿易協定,爭取比照東協間的進口關稅。 石化產業不僅是台灣發展的利基,產業產值占全體製造業比重逾1/4,產品更深入民眾食衣住行,並為高科技發展的支持關鍵。 支持林健男出任塑膠原料公會理事長,也是王文淵同一貢獻思維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