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能輸!賴正鎰提缺工解方:引進30萬優質移民
「台灣不能搶輸人!」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24)日示警,鑒於新生兒人數持續探底,去年已剩不到13.5萬人,台灣今年底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對於勞動力持續減少的狀況感到憂心忡忡,呼籲政府應視為國安問題,加速制定《新投資移民法》專法,設定5年引進30萬優質移民,「國家才有競爭力!」
根據內政部公布最新人口報告,台灣將在今年底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新生兒持續探低,去年僅剩不到13.5萬人,總人口持續「生不如死」。賴正鎰指出,國發會原本在4年前預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沒想到時程竟加速1年,凸顯人口危機日益嚴重。
「現在年輕人不結婚、結了婚不生小孩、同婚的人數越來越多,不僅新生兒銳減,勞動力逐年下降,還可能影響到國家競爭力」,賴正鎰直呼,「這已是拉警報的國安問題了,我看了心裡很著急」,認為政府應正視問題,否則台灣將錯失翻轉未來的最佳時機。
賴正鎰舉例,新加坡、日本、泰國、德國、加拿大、美國、澳洲等國家,被選為最適宜投資移民居住的國度,靠著移民讓國家人口素質、競爭力提升,「各國都在大搶人才,來改善出生率降低、人口結構老化及勞動力下滑等問題,甚至取消移民監或降低投資門檻,來吸引更多新移民」。
反觀台灣,賴正鎰憂心問道,「台灣是否能有新一波攻勢,才能拿來跟各國對抗?」他指出日、韓也面臨少子化及老化的人口問題,近年爭相延攬並留用優秀外國技術人力,「台灣絕對不能搶人搶輸別的國家」。
依照目前每年約負2.87%自然增加率,一年少7萬人的情況下,國發會預估2030年台灣人口可能就會低於2300萬人。賴正鎰認為,政府應推動多學德國、西班牙、澳洲等國家,制定優良的移民政策,來吸引更多白領優秀人才來台工作及定居。
賴正鎰感慨,他推動《新投資移民法》已超過15年,雖曾一度納入政府計畫,卻最終遭刪除相關投資移民內容,10多年過去了,雖國發會曾提《新經濟移民法》,但至今這個法案「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在2023年修正《出入境及移民法》法案及2024年通過《新住民基本法》,儘管對投資與專業技術外國人的移民部分,雖有修法,但他認為政府還是需要投資移民的專法才行。
根據移民署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合法居留外籍人數約97.7萬人,其中商業白領與專業技術人員約3.2萬人,移工為80萬人,學生約為9.5萬人,未成年子女約7500人。
與其讓將近80萬名移工或打工族,只要留在台灣滿6年就可申請永久居留,變成落地生根,賴正鎰認為,台灣應重視吸引中高階的外籍白領或專業技術人員來台工作或定居,或是來念大學、碩博士後願意留在台灣的外籍生。
例如來台就讀大學的外國生畢業後留在台灣,賴正鎰建議應該要再鬆綁法令,縮短年限,比如從現行的停留5年縮為3年,且取消每年居住183天以上的移民監規定,就可以請永久居留。若在台取得博士學位,可從3年減為2年,並降低其在台灣所得稅。
賴正鎰也提到,新創、AI、科技等產業發展迅速,應擴大納入這些領域的投資選項,以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國內建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在台設立總部,顯示國際科技巨頭對台有信心,政府應趁勢推動寬鬆人口政策,例如設立「新經濟移民試驗專區」,吸引AI與高科技人才落地發展,形成創新產業聚落。
對於外界顧慮少子化是否影響房市?賴正鎰認為,在少子化與高齡化來臨,全國平均屋齡也來到33年,其中屋齡30年以上住宅為515萬5182戶,正式突破500萬戶,佔比更高達55.7%。面對老宅快速增加,更需要加速都更,改善安全耐震問題,房子仍會繼續逐年折舊,就像衣服穿久了也會變舊,都需要換新的。
他認為,年輕族群傾向獨立居住在都會區,也需要擁有自己的新居住空間,所以六都家戶數持續創高,所以判斷少子化對房地產產生影響至少還要30年,但如果每年都有增加投資移民,對房市就不會有影響。
只要政府鎖定有家庭、有居住意願的外國族群,才能提升國內消費經濟與房市支撐,並設定5年內引進30萬名白領、專業技術、就學移民的優質移民人口來台定居為目標,以補充勞動力、促進就業、改善台灣人口素質與經濟結構。他也建議政府應同步推動人口與住房政策,包括提供育兒家庭購屋優惠、協助新住民安居,並擴大社會住宅與長照宅供給。
(封面圖/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