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無知 浪費毛小孩「神秘力量」

作者:劉威良(德國護理師及精神病患專業照護人,從事動物輔助活動、教育及輔助治療之研究,著有《借鏡德國》、《毛小孩的神秘力量》)

(圖片來源:media.defense.gov)
(圖片來源:media.defense.gov)

台灣人跟動物的關係

在台灣,人們或許聽慣了流浪狗的負面消息,總覺得牠們製造問題,因而討厭牠們;或者您也曾看到有些人為了養牠們,被驅趕、身心疲憊、家庭不睦,因而把狗當成是問題本身,像避開傳染病一樣閃躲牠們。

在這樣的氛圍下,台灣部份寵物業者為了產業的品牌、為了劃清界線,竟一刀把狗分成寵物狗與流浪狗,並暗自認為收容棄犬者可以收到捐款、增加收入、且不受監督,而賣狗卻需要繳稅,如此甚不公平,所以對飼養流浪犬的人毫無同理心,從而敵視收容者。

因此台灣的狗,身份不同,在人的生活圈下過活,所受到的待遇也差別很大。

但是,狗就是狗,動物就是動物,本身對人的感情,並不因你的貧富而有增減,如果我們知道,動物本身帶有「神秘力量」,就會為台灣人感到可惜,因為我們的無知,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身邊最好的醫療與教育的寶藏。

精神病患的訪談調查

1997年筆者在瑞士進修動物輔助治療。由於本身是精神科護理師,也從事過動保工作,因此很想知道動物與人的關係如何?於是當年特別針對精神科門診50個病患,做動物對之病情影響的研究。

國外的動物輔助治療,是否也適用於台灣人?答案雖不是100%明確,但人總是人,人類的需要,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社會因素,可能會增強或削弱各別的接受度與互動的品質。

但是,如果國外已有病患受到動物幫助的案例,台灣卻因各方面的偏執而拒絕動物輔助治療的可行性,那就可能影響台灣人被醫治的權益了。

動物究竟會不會幫助人?在調查中,筆者尋求門診的精神病患,請他們填寫問卷並進行訪談。這項問卷資料的分析結果出奇的好,後來歐洲德語系國家(如奧地利與德國)的動物輔助治療相關研究人員,或是從事心理治療的專職工作者,都曾來向我徵詢這份數據資料的使用。

還有部份人士在做動物輔助治療報告時,也會引用我的研究,作為支持的論點。此外,從1998年調查報告上網以來[1],已有多篇相關文章引用我的論述,而台灣卻只有一、兩個專家注意到,且這些專家都缺乏自己的實務經驗,相當可惜。

參與過動物輔助治療問卷調查的憂鬱症患者和她至愛的狗。(攝影:葛北安)
參與過動物輔助治療問卷調查的憂鬱症患者和她至愛的狗。(攝影:葛北安)

動物與人的關係 近年來才受到重視

即使在歐美,動物與人的關係研究,也一直到1970年代,才被重視。一位社會學家E.Friedmann在偶然的分析報告中發現──無論是什麼動物,對心臟手術開刀後的病患的復健效果上,都有明顯的幫助。

這個跌破專家眼鏡的分析,連研究團隊都不敢置信。後來針對人獲得輕鬆的生理測試,更發現即使只是身邊狗貓等動物的存在,都足以影響人的血壓下降與脈搏的跳動。

精神病患的見證與僵直型思覺失調症病患的醫療奇蹟

在筆者個人調查研究的病患中,有不少都是多次住院的患者,他們之中有一半家中有動物,另一半則沒有。整體來說,有多達84%的受訪者,對動物的喜好度很高;且有82%的人,認為動物可以在他們感到不舒適的時候,對他們造成幫助。

這是病患的親身體驗與見證,可是或許因為沒有第三者可以得利,因此也就乏人重視。

開放性的問答中,有過半的人認為,動物是他們的朋友、是談話的好對象、是玩伴,也有認為狗狗是保護他們的保護者。超過半數的病患覺得動物讓他們感到不孤單。甚至有病患直接說:「動物比他的醫生還要有效。」

這個結果,不管醫療人員願不願意接受,無可否認的,動物有牠神秘而奇特的力量,這在病患的現身說法中被清楚地看見。

過去幾年,德國臨床上的個案報告,也曾有僵直型思覺失調症的病患,在住院時看到一隻來拜訪的狗,結果這名病患的病情,突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變化。

病患原來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只陷於自己自閉的思考,對別人問話,完全不回覆,除外還不吃不喝,長達數個月。

他被診斷為僵持型思覺失調症,正是因為對外面世界完全沒有反應,只活在自己幻聽、幻視的幻想世界中。這種個案嚴重時,因為不進食、不飲水、不吃藥,最後甚至必須使用鼻胃管餵食,才足以維持生命。

結果德國這位僵直型思覺失調的病患,看到狗狗來訪時,竟一反常態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跟著狗的後面走。所有醫療人員,當下都非常震驚,因為他們看到狗做到人類醫療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在個案報告中,等狗狗再次來訪時,病患在幾個月不言語的情況下,居然主動開口說話,詢問:「我可以摸摸狗嗎?」醫療人員從此把狗狗當成是至寶。

在醫師的醫療報告中也紀錄到,狗狗對此病患有非常巨大而正面的意義,對病患的病情也有正面的效果,其影響包括:狗狗在場時,病患的話比較多,對話也比較流暢,所談的話題多是狗,並且語句、字彙豐富很多。

動物幫助人,但經常被社會否定

人類科學界用動物來做醫療與化妝用品實驗,由來已久。為了彰顯效果,常用過度的劑量來驗證傷害及其危險性,最後為的只是證明藥物過量的傷害程度,卻把動物給物化,讓牠們承受肉體痛楚與犧牲生命,換來許多對人類並沒有直接意義的實驗結果。這樣的動物倫理確實需要檢討。

但奇怪的是,在不傷害動物之下,如前述讓我們看到的,動物對人發揮自然又正面的影響,卻很少人研究。

動物對人類的貢獻,不只有人類眼中的「實用性使用」,其實牠對我們的正面影響,就是動物對人的「真心與感情」。然而,真心與感情如何數據化?確實是一門學問,但是尊重病患,傾聽他們的證言與體驗,卻是治療最好的參考。

調查者從訪談中,可以深刻感覺出病患對動物的真心喜愛,從話語中,他們誠摯地表達動物對他們的助益很大。而我們的主流社會,卻依然裝聾作啞,不站在病患的角度,改變醫療態度。確實,醫療人員在接受訓練時,其實也沒有接受過這樣的知識與訓練。

傳統的訓練,就是人幫助人,對「動物與人的關係」完全沒有談及,因此於醫療人員來說,接受動物也是一種挑戰。但話說回來,醫療人員也需要與時俱進,接受新知的訓練,不能因自己對動物的陌生,便否定動物輔助治療的成效。

現在在德國,已有許多兒童心理治療師,讓毛小孩的神秘力量,進入心理治療的診療間。有些治療師讓自己的狗或貓陪同,用以緩解治療的氣氛,並增加兒童與治療者之間的信任關係。

台灣的動物輔助治療,要到什麼時候,主流社會的醫療人員才能跨出這一步,真正尊重動物,把動物當成治療的好夥伴呢?

[1] 1998年對德國精神病患的調查研究報告中文版

動物當代思潮」,跨域討論各項動物保護議題,並與國外經驗相互檢證反省,期使台灣「動物保護學」能持續成熟茁壯。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