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受僱者的收入,68%有個上不去的40K天花板

圖表:關鍵評論網編輯 林奕甫

這幾年政府公布的薪資報告,都提到薪資正在往上漲,只是漲幅不多。然而,每當這樣的報告公佈時,大多數的民眾卻無法認同,因為多數人感覺自己的薪資幾乎是凍漲,甚至實質倒退。

台灣薪資的凍漲情形,其實大約在20年前就開始了。在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中,可看出台灣受僱者平均每月主要收入從1980年開始,到1998年之間是一段上升期,尤其是1988年到1998年這一段,是上升速度最快的一段時期。

但在1998年之後,卻進入一段停滯期。甚至2000年到2004年之間,還出現逐年微幅減少的狀況。雖然在2004年之後有微幅上升,但是2008年的美國次貸風暴,又再次讓收入下降。

而從2009年開始,收入又開始微幅上升。到了2012年之後的增加幅度,甚至稍微加速。然而,2012年到2016年之間的增漲,對大多數人而言,依然無感。

那麼,這四年的收入增漲,到底是漲在哪裡呢?

四萬元門檻

我們進一步將受僱者每月主要收入的金額,區分成不同級距來比較。這樣的比較發現,在1998年到2016年,這段收入凍漲期,大多數人的每月主要收入,沒有超過四萬元。

從下圖來看,1998年時,受僱者每月平均收入在兩萬到三萬五千元,這三組的人數比例最多。從1998年到2012年,這十多年之間,每年幾乎都是維持類似的分佈情形,沒有太大的差異。

而2013年到2016年時,每月收入在一萬五千到兩萬五千,這二個組別的人數比例大幅下降;而兩萬五千到三萬這個組別人數比例大幅上升,另外三萬到四萬組也略為上升。

這或許跟過去幾年基本工資調漲有關,基本薪資在2014年後,已經提升到每月兩萬元以上,所以原本收入在兩萬以下的人數,便轉移到兩萬以上。

然而,收入在四萬元以上的各組人數比例,卻沒有明顯變化。以2016年為例,大約有三成二的受僱者,每月收入超過四萬元。其他六成八的受僱者,每月收入則都低於四萬元。

而不同年齡層的每月收入分佈情形,也跟上述的情形類似。以2016年為例,不論哪個年齡層,收入低於四萬的人數比例都是比較多,而年齡層年紀越輕,低於四萬的人數比例越多(下圖)。例如2016年的25到29歲年齡層,有八成二的受僱者,每月收入低於四萬。


可能解決凍漲的策略

所以過去20年,受僱者的每月主要收入不只是凍漲,而且整體薪資分布狀況也沒有改變,四萬元成了許多人無法觸及的天花板。這樣的情形,是否能有解決的方式?

根據中研院研究員陳相如的研究,認為台灣薪資凍漲的可能原因,有下幾點:

1. 中國的改革開放,吸引台灣產業移入中國,也使得台灣在研發與創新的投資下降。
2. 全球化貿易的時代,台灣仍有高關稅以及加入區域貿易組織速度過慢,導致出口失去競爭優勢。

以上兩點,最終也造成台灣產業升級的速度跟不上全球腳步,也是台灣薪資凍漲的主要原因。
他也提出,如果台灣要擺脫薪資停滯的困境,需採取三不策略:

1. 不要把外國已發展成功的產業當作發展目標
2. 不要把低工資國家的產業吸引過來
3. 不要扶持需要完全倚賴價格競爭的產業。

也就是說台灣在產業、科技、或教育發展的策略上,需要追求「獨特性」與「異質化」。

推薦文章:

  1. 機會來了,帶一位女性朋友看《敦克爾克大行動》 錯過初段細節會遺憾

  2. 維護和平的作戰不像拍好萊塢電影,而是在凌晨劃破寂靜夜空的戰機引擎

  3. 我們為何戀愛,為何崇拜,為何互相傷害?

  4. 不管阿金還是生酮:採取高油低碳飲食前,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5. 《蜘蛛人:返校日》:談責任與能力之前,請先治好中二病

《網友觀點》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