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吵課綱 韓國PISA已超越我們

加速推動數位教育,是維持競爭力非做不可的事。(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時報【文╱何志平】 2012 年的PISA評比結果在本月初公布,上海蟬聯閱讀、數學、科學三冠王,今年PISA停二屆後再?辦的問題解決能力上,韓國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加坡。台灣在閱讀排第8,數學第4,科學排名13,問題解決能力上則排名第7。 「當我們還為課綱爭議不休時,別人已悄悄追過我們。」2008年受邀參觀韓國政府委託三星集團關企推動「未來小學」的門得揚科技總經理吳承晏語重心長的發出警語。吳承晏說,首爾政府當年砸下120億台幣開設4間未來小學,從學習環境、資訊教材、師資管理都是最現代化的設計。吳承晏舉英語情境教室為例,教室四周都是內投影的環境,透過電腦的互動,學生人手一支Pad,可以在百貨公司、餐廳等不同環境下學習英文對話。或許你會認為這只是實驗小學,但韓國卻硬生生開出近百家,且一位難求。 吳承晏還發現,韓國硬體科技無話可說,但他們也知道內容及師資是個大問題,所以三星集團關企多次和門得揚科技商談合作,希望門得揚的數位內容能補足整體產業最弱的一環,因為他們認為台灣除了可信任外,也是最好的新產品測試區,如果台灣能接受,那就可以順勢由台灣行銷中國,甚至於全世界。吳承晏強調,同樣的在師資上,韓國的師範體系從大一開始就有數位資訊教學的課程,四年的培訓讓韓國老師具備深厚的數位教學基礎。 除了韓國,中國教育產業的崛起是另一種型態的戰爭。吳承晏在不下20次中國教育產業參訪中發現,中國根本是個小型的聯合國,雖然在數位硬體及內容上仍處於整合及學習階段,但是中國最強的動力是?大多數底層的窮人想要翻身、脫貧,最好的方式就是讀名校。所以一年800多萬個考生去爭奪少數的名校,那樣的競爭環境是難以想像的成長動力。吳承晏強調,中國對教育愈來愈重視,特別是中國太需要菁英來領導,所以中國國務院還設有菁英學校,要求各地政府通報在數理、科學等表現特異的學生,改交由中央政府來栽培。這樣的學習環境及激烈的競爭下,成為中國最大的競爭力來源。 反觀台灣這數十年的教育改革過程,老一輩的教師都發現課綱愈改愈簡單,技職體系的結構模糊了,在人人有書念的政策下,超過160所的大專校院教出大部分性向不明、程度不齊的學生。不過吳承晏認為,台灣最讓中國敬佩的是清代以前的優良中國文化,只有在台灣還能完整看到,這也是中國學者參訪台灣大部分的共識──品格教育。 此外,台灣在數位教育產業的內容端也是獨占鰲頭,吳承晏建議,除了政府要明白下個世代的競爭力來源而大刀闊斧的推動數位教育外,家長也要接受數位科技的運用,學校端及師資端更要加速推動及運用數位教育的強大效能,才能在韓國宣告2016年國高中教育全面數位化後,仍保有一較長短的競爭力。 在少子化成為國安議題後,丹麥「每個孩子都不能少」的作法就相當值得我們借鏡。如果政府不能提出有效提升教育發展的牛肉,這一代青年出走的現象會愈來愈嚴重,去年光新加坡就有超過4000個台灣青年願意輸出做台勞,拿最低薪、最低階的工作准證。試想,台灣一個?有天然資源的彈丸之地,除了人才,我們還剩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