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未來》美國要贏中國只能從網路下手!朱敬一:貿易戰不會打太久,但科技戰會很久「台灣是最佳幫手」
第八屆《今周刊》「台灣大未來 - 國際高峰會」周四(6/19)進入第二天,擔任壓軸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博士,以「美中競爭與台灣挑戰」為題發表演講,他認為美國要贏得與中國的競爭,在傳統領域的勝算不大且盟友難尋,因此只能從網路世界(cyberspace)下手。 朱敬一觀察,美國從歐巴馬政府後期就開始形成對中國的遏制手段,到了現在川普2.0更火力全開,希望從科技及數據兩大方向,設法拖慢或消除中國的威脅,惟中國對此正在召集友好國家打造以區塊鏈技術為主的陣營,以降低對美國及西方國家的依賴度,效果仍待觀察。 他認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因為攸關選票,所以不至於打太久,但科技戰反倒可能打很久,而台灣將是美國對抗中國威脅的最佳幫手。
「史上沒有哪個國家要挑戰美國的,GDP能達到美國的一半」
朱敬一在演講中回顧,過去十多年美國社會及政界逐漸出現反中情緒,其實有其背景因素。從經濟規模(GDP)來看,若把兩國加總為100%,1994年美國對中國大約是92.13%對7.87%,到了2010年是75.3%對24.7%。
但到了2021年是63.67%對36.33%,也就是中國GDP超過了美國的一半。「歷史上沒有哪個國家要挑戰美國的,GDP達到美國的一半。」
不僅如此,美國出現反中情緒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崛起強權挑戰既有強權的地位,也就是哈佛大學政治學者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理論。
第二,民主價值與極權價值的差異
第三,政府補貼
在美國等民主國家,大規模的政府補貼不常見,但在中國卻是稀鬆平常,美國企業界質疑中國不少大企業都是國有企業,背後有國家支持,導致雙方競爭條件不公平。
第四,反壟斷(antitrust)
民主國家看到有企業過大,就想以政府力量去分拆,但以中國華為為例,它從手機晶片、行動電話到基地台設備都有做,對美國等於是高通(手機晶片)加上蘋果(手機)加上易利信(基地台設備)的總和。
「這種企業在美國是不可能有的,但在中國是很自然的。」
▲中研院院士暨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敬一博士,19日在今周刊「台灣大未來」高峰會演講。(圖片來源:陳睿緯攝影)
第五,「中國製造2025」計畫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提出了這項計畫,在美國人眼中就是要在航太、奈米技術、生技等十大產業跟美國拚,等於揚棄了鄧小平在位時的重要思想「韜光養晦」,也就是不強出頭,悶聲發大財。
第六,北京在國際社會動作頻頻,包括了一帶一路計畫、孔子學院,佔據南海礁石擴建為軍事基地、快速擴大海軍力量,與戰狼外交等。
美對中科技戰,兩大手段就是出口管制及實體清單
朱敬一觀察,美國要對抗中國崛起的威脅,但在傳統領域不易找到盟友,因此思考要在哪些領域由美國自己就能遏制中國,那就是科技戰。
為了要在對中國科技戰佔上風,美國使出的兩大招數,可以稱之為「科技拒止」(technology denial)與「數據蒐集拒止」(data-collection denial)。
美方在科技拒止有兩大手段,就是出口管制及實體清單,其中出口管制是管「技術或物品」,實體清單是管「法人或自然人」。
朱敬一說,出口管制始於冷戰時代,對象多半是限制有軍事用途的技術,但在1990年蘇聯瓦解後沉寂了好一段時間,直到2010年代慢慢復活。
在歐巴馬政府末期,美國行政部門開始思考對中國實施出口管制,最後在川普第一任總統期間的2018年提出「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RA),規定凡是任何產品使用了美國專利或技術,其技術含量超過25%,不論是出口、再出口(像外國賣到墨西哥再出口至美國),或美方認定是用於出口的,就要受到ECRA的管轄。
▲中研院院士暨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敬一博士,19日在今周刊「台灣大未來」高峰會演講。(圖片來源:陳睿緯攝影)
特別的是,ECRA管轄範圍不限於美國境內,例如荷蘭半導體設備龍頭艾司摩爾(ASML)的光刻機,當中使用的美國技術超過25%,自然就受到美國管轄,也就是長臂管轄的概念。
至於實體清單是針對組織或個人,根據朱敬一計算,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至今提出的實體清單,高達九成都是針對中國,用意非常明顯。
他表示,「ECRA是管制『物』,實體清單是管『人』,兩個加起來才是真正的出口管制。」
美國要保護數據,「所以要禁軟體,也就是禁平台」
在「數據蒐集拒止」方面,首先美國商務部在今年1月中宣布,2029年起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不得使用中國製造的衛星定位系統,「因為汽車就是電腦,衛星定位系統會記錄足跡,也就是你每天開車去了哪裡」。如果重要高官集會,車行紀錄都被外國掌控,後果不堪設想。
其次,今年4月初美國國會通過立法,規定任何由境外敵對勢力在美國經營的社群媒體平台,只要用戶超過10萬人,除非內容是旅遊、生活消費類的,不然就受到該法規管轄。
「抖音(TikTok)在美國的註冊用戶達到1億7000多萬人,你登記時必須提交個人資料,甚至還會被系統問是否可以讓TikTok使用你手機的通訊錄。這些東西個別來看可能很平常,但若你手機通訊錄裡有重要人士,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
美方根據此法規要求,像TikTok這樣的社群平台,若非一年內退出美國市場,不然就賣給與境外敵對勢力無關的人。
朱敬一分析,美方做法的邏輯在於,為了禁止與中國有關係的社群平台,在美國大肆蒐集各種看似無害、組合起來卻可能造成不小威脅的數據,因此要遏制數據外流,「為了要禁資料(數據),所以要禁軟體,也就是禁平台」。
▲中研院院士暨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敬一博士,19日在今周刊「台灣大未來」高峰會演講。(圖片來源:陳睿緯攝影)
「台灣是最能夠幫任何國家在cyberspace打贏的,包括美國」
當然,中國不會坐以待斃。
朱敬一觀察,就在美國對中國逐漸樹立數位高牆(digital wall)同時,中國也開始夥同友好國家,打造區塊鏈技術為主的技術陣營,惟成效還需要繼續觀察。
「以區塊鏈的專利數來說,中國是超過美國的,是全世界第一,所以就在區塊鏈的應用方面,不斷於一帶一路上拓展。」
他打比方,現在有一道數位高牆,牆那邊是民主國家,這邊是中國及其友好國家,而美國祭出的科技拒止及數據拒止,中國做不了、也不需要做,「那我(中國)在牆這邊就先造景,萬一哪一天這道牆又高又厚,我在這邊還有一個景觀花園可以玩」。
朱敬一提到,2022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西方國家把俄國踢出了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支付系統),SWIFT就是一種軟體應用。北京擔心未來某個時間會被美國對付、如法炮製,所以「我不要你的軟體應用,我自己搞一套,這就叫做application networking(植樹造景)」。
那在美中科技對抗的局面下,台灣該如何自處?
他認為,第一是「你(川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就一定要贏cyberspace(網路世界)。第二,台灣是最能夠幫任何國家在cyberspace打贏的,包括美國,台灣在cyberspace是一個good helper(好幫手)。」
至於未來會如何變化,朱敬一打趣道,「就讓子彈先飛一會吧」。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更多今周刊文章
勞保曾中斷的人必看!家庭主婦、失業換工作...為何「勞保、國保跳來跳去」,最後恐一毛都領不到?
00919、00878...買在高點,又一直貼息怎辦?她存股300張、5年滾出1200萬「越跌越買」:做好2件事免操煩
00878沒進榜、0050也只排第二...有錢人最敢買的台股ETF竟是它!人均持有金額70萬,股市大咖看上哪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