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慢性病之王只避「三高」不夠! 忽略「一低」恐喪行動能力

台灣慢性病之王只避「三高」不夠! 忽略「一低」恐喪行動能力 243
台灣慢性病之王只避「三高」不夠! 忽略「一低」恐喪行動能力 24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想慢性病找上身,只知道高血壓、高血脂跟高血糖「三高」還不夠!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高醫附設岡山醫院骨科部主任林松彥提醒,台灣慢性病之王為「三高一低」,其中「一低」常被忽略,即是「低骨密」,骨密度過低,會進一步造成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臨床常見大多數患者直到發生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早已罹患骨鬆。

根據統計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民眾發生一次以上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女性比率19.8%,男性則占12.5%;而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約更高達30%,骨質疏鬆症已經是台灣全民健康的隱憂。

林松彥指出,骨鬆性骨折對生活的影響非常嚴重,除了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嚴重者甚至無法自理。全因一旦骨質疏鬆性骨折,即便擁有再高深的手術技術,也沒辦法達到穩定的固定,這些患者無法早期康復、活動,進而發生無法補救的後遺症及併發症。

預防才是王道!林松彥強調,最有效避免骨鬆性骨折以及其帶來的後遺症,即是在還沒發生骨折前,先行檢測出骨密度的異樣,加以預防骨折的發生。尤其「低骨密」無法如同「三高」一般,在一般健康檢查中以抽血、量血壓等方式,輕鬆掌握,相對是「沉默的疾病」,若無發生骨折將很難察覺,而當已經有症狀的時候,又已是相當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國內醫界建議,一般人應要在早期骨密尚未流失之前,就定期接受DXA骨密度篩檢,持續追蹤、早期發現、及時治療,T值若在-1與-2.5之間,表示骨質正在逐漸流失、骨密度已變低,若T值低於-2.5就確診為骨質疏鬆症。

林松彥提醒,民眾也可以多觀察家中長輩,一旦出現「駝、矮、痛」,如身高縮水4公分、嚴重駝背、發生背痛症狀等,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骨質疏鬆症」,並趕緊帶長輩就醫治療,才能夠達到「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的目標,避免更多因骨質疏鬆而引發的骨折遺憾。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17歲男「哈菸」雙腳發黑長壞疽 菸鹼過敏!差點截肢

當心!誤踩這些危險因子 食道癌及口腔癌常找同一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