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日 楊渡:不該扭曲文協初衷

旺報【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96年前蔣渭水等台灣知識份子成立「台灣文化協會」,綠色執政後,不僅前總統陳水扁於2001年宣布將10月17日訂為「台灣文化日」,今年文化部更大力推廣,民進黨立委姚文智甚至於日前表示,台灣文化日應比10月10日國慶日更大肆慶祝。然而在作家楊渡看來,根本是扭曲了台灣文化協會在日據時代成立之初,作為民族主義文化啟蒙團體的意義。 台灣文化協會於1921年10月17日成立,2001年陳水扁任總統時宣布10月17日為「台灣文化日」藉以紀念此一推動啟蒙的團體。文化部17日並舉辦了「台灣文化日系列活動」,號召全台等147個館所全日免費開放參觀,晚間並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大門廣場舉辦台灣向前行音樂會,緬懷台灣文化啟蒙運動。 啟發文協的「謝文達」 前文化總會秘書長,作家楊渡則指出,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不能不提謝文達這個名字,他是台灣第一位飛行員,台中一中畢業後,赴日本「伊藤飛行學校」以優異成績結業,1920年8月,他參加由「日本帝國飛行協會」在東京洲崎舉行的民間飛行競技大會,榮獲三等獎賞。10月17日他在家鄉的台中練兵場做為表演飛行的第一站,而後又赴台北表演。 楊渡指出,當年就讀台北醫學校(後來的台大醫學院)的李應章,受到飛行表演的啟蒙,認為台灣人不應甘於殖民統治,只要有好的教育,有文化的啟蒙,也可以翱翔在天空,成為一世英雄,遂與一批學生籌組「全台灣青年會」,在向林獻堂等人徵募資金時,又認識了蔣渭水,最後決定「要做,必須做一個範圍較大的團體才好」決定組成「台灣文化協會」。 感慨「謝」被台史遺忘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之初,是一個台灣人資產階級與知識份子為主的民族主義文化啟蒙團體。」楊渡指出,該會章程規定「以助長台灣文化為目的」而不涉及政治,且協會成立旨趣書以文言文寫就「青年多安於眼前之小成,薄志弱行,更無確乎不拔之大志……既無國士之風,而有盜賊之行。」並引孔子之言:「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為世道人心所深憂。 然而,啟發了新文化運動的謝文達,因深感於在日本殖民天空下他不會有自由的羽翼,遂於1923年4月前往大陸,與父親謝春池團聚,並參加蔣介石領導的北伐,參與中國最早的空軍飛行訓練,抗戰結束後回台終老。楊渡感慨,謝文達作為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的牽引者,卻在台灣史中被蓄意忽略了,「何其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