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早鐵路遺跡 居然在中和還能看到

台灣最早鐵路遺跡     居然在中和還能看到
台灣最早鐵路遺跡 居然在中和還能看到

【愛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提到鐵路,應該不會有人想到中和,畢竟台灣鐵路從來也沒有經過中和。但事實卻是,中和不只在清朝就曾經有過台灣最早期的鐵路,而且最難得的是,至今還可以看到遺跡。

關於台灣鐵路歷史,一般記載都以清朝的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1887年成立鐵路商務總局鋪設鐵路為開始。不過台灣現代鐵路的基礎,是在日治時期才真正奠定,早先劉銘傳鋪設的鐵路,後來大多廢棄沒用。其實在劉銘傳之前,台灣就有鐵路,但不是給一般民眾搭乘使用,而是用來運送煤礦。

目前可知台灣最早興建的煤礦鐵路,是清朝光緒二年、西元1876年建於基隆八斗子,為了運送煤礦的輕便鐵道,比起劉銘傳鋪設鐵路早了九年。

清朝時期,除了基隆八斗子,全台不少煤礦也都設有炭坑輕便鐵路,包括中和牛埔地區的煤礦,根據文獻記載,當時為了運煤而舖設的中和輕便鐵路,可以直達板橋,走的就是現在的板南路這個路線。牛埔煤礦產權後來幾經演變,才有益山煤礦。有些文獻記載只提到中和的煤礦是在日治時期的明治33年、西元1900年設定礦權,到了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開始有產量。其實這是因為日治時期的紀錄比較完整,但是事實上這裡在清朝末年就已經有煤礦開採,而且還鋪設了礦坑輕便鐵路。

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和也曾經有過煤礦,而且還有過輕便鐵路,這是因為即使是小有知名度的益山煤礦,也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停止開採,輕便鐵路當然也荒廢已久。

攝影師阿杜先前走訪全台礦坑拍攝時,發現在益山煤礦外還有一小段殘留的輕便鐵路遺跡(見影像截圖,攝影師授權)。位於中和區的這段輕便鐵路,歷史可以追溯至清朝末年,目前殘留的鐵軌看起來保存還算完好,不過已經有樹根從上面蓋過,可見年代相當久遠,但不知道這段鐵軌是後來在日治時期或是民國時期更新,還是從清朝一直留存到現在。看見鐵軌,可以藉此想見炭坑輕便鐵路的情況。

攝影師阿杜的老家在基隆深澳,爺爺是因肺矽病去世的礦工,他感念爺爺的辛苦,起心動念製作走訪礦坑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