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林業沒落卅年 此時需要種樹也需要伐木

聯合報報導台灣林業專題指出,台灣林業沒落卅年了,此刻需要種樹,也需要伐木。早年台灣曾經歷大伐木時代,百萬年的原始檜木林遭慘烈濫伐,鏈鋸聲,成為傷害山林、破壞水土保持的象徵,更與山老鼠畫上等號。為彌補過去傷害,台灣全面禁伐天然林,今年正踏入第卅個年頭。然而,過去國際間其他山林保育的模範生們,卻早已改弦易轍興伐人工林,提高國產材自有率,為什麼我們仍停留在「禁伐」觀念?

聯合報表示,林業大國日本,曾大量進口東南亞及北美廉價木材,高齡化也導致林業蕭條。二○○二年,木材自給率達到史上最低百分之十八,疏於經營的森林,出現水土流失及病蟲害,難以確保環境永續及木材供應,日本祭出「綠色雇用」鼓勵年輕人走入山村,盼讓林業「起死回生」,如今自給率翻倍,更積極發展規格材衝刺外交。

南韓大規模造林是一九六○年才起步,不少人工林未達伐齡期,長期依賴進口,但現在透過定期採伐、更新經濟價值較低的林木,並放寬伐齡期限制,也推動一百萬公頃「海外造林」,木材自給率在廿年內從百分之五升至十五,還喊出二○三○年要達百分之五十。

奧地利森林覆蓋率約五成,地形陡峭與台灣類似,驚人的是木材自給率為百分之百,森林面積還在不斷增長,其中人工林高達八成。奧地利也曾掙扎於開發與環保的兩難,但最終確立永續經營方向,制定一套從教育、產業、法規都友善的方式,現在林業已成為其重要經濟來源。

報導指出,反觀台灣每年使用四百多萬立方公尺木材,包含家具、合板、紙漿。農委會林務局統計,將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進口,自給率僅百分之一點零二。然而,每年大批木材越洋運輸來台,不僅消耗許多燃油,也徒增大量碳足跡。由於木材產地多數來自熱帶地區的東南亞、南美洲、南太平洋島國與非洲,當地環團也多次抗議天然林遭輸出。林務局推估,至今仍有近四成進口來台的原木,來自天然林,甚至熱帶雨林。我們保護自己的人工林,卻砍伐別人的天然林,進口「不義之材」。

事實上,相較水泥、塑膠與鋼鐵,木材是唯一可再生資源,生產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木材低了三到卅倍,健康也有助地球環境永續。但台灣從一九九一年全面禁伐天然林後,木材產業逐漸凋敝。過去百年以來營造的人工林陸續成熟茁壯,卻無法被完善利用。

林務局宣示二○一七年為「國產材元年」,全國農業會議也訂出國產材占比,目標在二○二七年木材自給率達到百分之五,透過產地證明、政策輔導跟上國際腳步。這五年來,停滯多年的產業逐漸復甦、年輕新血摸索投入,但伐木時代遺留下來的禁忌與包袱需要全民共同卸下,台灣達得到嗎?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中苗水情再喊急 鯉魚潭.永和山水庫守不住4%
寄養爸媽老了 隔代寄養藏風險
北捷通車25年 運量增62倍
詐騙包裹怎麼判斷?行家曝關鍵特徵
大溪順和煤礦遭噴漆 竟無法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