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樂壇首見AI單曲 智財權與分潤成新課題

輕柔低沉,這是知名音樂製作人陳珊妮在上週發表的新單曲,歌聲其實不是出自她本人,而是由她擔任製作人調教AI生成的歌聲,連資深製作人都以為是來自於陳珊妮本人的嗓音。

陳珊妮表示,「這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個唱到這麼擬真、沒有任何人可以聽出來的程度,那還有我自己的影像,我的確是會抖一下,因為畢竟我還是在線上的歌手,也會想一下自己存在要貢獻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坦言聽到成品的當下,心裡有很大衝擊,不過這相似度100%的聲音還是需要出自音樂製作人反覆調教,歌詞和編曲以及後製剪輯也得仰賴人工,AI歌手仍有其侷限度。

目前技術可做到輸入關鍵字和嗓音AI就能簡單作詞編曲,隨著技術再進步,AI歌手的智慧財產權以及產出的音樂作品如何分潤,是接下來要面對的課題。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指出,「人工智慧去模仿一個非常好的藝人,這個模仿的結果,他版權應該怎麼去做界定,或者說未來應用的時候收益該怎麼去分潤,其實我覺得現在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議題。」

只是咬字、呼吸聲都可以擬真的AI嗓音也讓人憂心聲音被冒用等弊端,所幸目前AI技術也可以辨識出。

臺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李宏毅說:「能不能夠偵測出一段聲音訊號是合成的,也許人偵測不出來,但是用人工智慧的力量,還是可能看出這個合成的聲音裡面有一些固定的模式。」

學者認為,AI擬真聲音若作為正面用途,不論是音樂作品或是基於情感模擬作為懷念用途,都還是由人賦予意義,這也是AI目前無法取代的。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貝多芬250歲冥誕 故居整修後重新開放
人工智慧快速偵測腫瘤 爭取治療時效
首幅人工智慧畫作 1340萬台幣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