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移民變遷 陳柏甫博士:取決兩國關係

陳柏甫博士月前以「來去美國:台灣人移民的變遷」為題,介紹在美台灣移民的特性,以及美國移民政策對這些特性的影響。(記者陳曼玲╱攝影)
陳柏甫博士月前以「來去美國:台灣人移民的變遷」為題,介紹在美台灣移民的特性,以及美國移民政策對這些特性的影響。(記者陳曼玲╱攝影)

明州台灣姊妹會月前舉辦線上演講,邀請陳柏甫(Aspen Chen)博士主講「來去美國:台灣人移民的變遷」,介紹在美台灣移民的特性,以及美國移民政策對這些特性的影響;會中還有多位台美人分享自己如何在美教育下一代認識故鄉台灣。

陳柏甫是康乃狄克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社會學博士,目前在North Hennepin Community College任教。他說,移民並不是單純的個人經驗,而是取決於兩國之間的關係。

陳柏甫分析2010年人口普查中,移民美國的台灣人數排名第23,與鄰近美國的大國相比,台灣移民人數算是相當多,其中有70%的台灣移民有學士學位,僅次於印度。台灣移民的年收入排名第四,次於英國、印度、伊朗。

陳柏甫進一步分析,在2020人口普查中,填寫自己來自台灣的人有17萬人,但實際人數應有40萬到50萬人。台美人的收入在移民國家中排名第二,教育排名第一,擁房率排名第一。

陳柏甫說由於台灣早期的移民政策與台美關係的變遷,造成台灣移民以知識分子占多數,與南韓等國家的移民相比,由於台美人的職業不夠多元,因此難以建構自足的社會架構,使台灣文化宣傳受限。

至於台美人在家裡如何教育下一代認識台灣呢?

在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Carlson)管理學院擔任資深課程顧問的林中恩(Anny Lin)說,她住在明州20多年來不厭其煩地向美國同事、學生介紹台灣,並說明自己是台灣人。雖然先生是美國白人,但她根據研究,在女兒小時候開始只對孩子說中文,並常帶她回台灣探親,使孩子熟悉台灣文化。林中恩也不勉強女兒上周末的中文學校,但自小有雙語能力的女兒高中時輕鬆學會西班牙語,到大學後自發學中文。

姊妹會會長洪筠婷在威斯康辛州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目前是Metropolitan State University的副教授。她在家會刻意製造中文環境,像是與台灣的家人視訊、使用童書教育孩子認識台灣歷史和地理、回台灣實地考察書中景點,並在Netflix上看台灣影片,不僅讓孩子認識母親的出生成長地,還能成為全家人的共同經驗。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怒殺情敵 紐約華裔女警被指占有慾強…分手後跟蹤糾纏、亮槍威脅
紐約州檢察長辦公室查華裔女警殺人案 死者友人發起網路捐款
新冠病毒是人為? 寮北蝙蝠研究:病毒可在室外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