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業足球夢」之12 金錢乃世界足球潤滑劑

前言:

中華足協改組很快兩週年過去了,從國民政府遷台開拓足球發展逾70年了,至今,我們的男女國家隊依然在亞洲列強競爭「門檻」之外掙扎,很多關心足運的人都質疑現有領導班子如何挽救台灣的足球運動?再問發哥也非三言兩語可說清楚,但基本方向應先認清兩大重點:「全力執行基礎紮根與實現職業化帶動國家隊的實力提升」。這方面的投資需要堅持長期規畫與努力,一定要用對人,走在對的方向用心跟進。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要向證實已成功者學習,是努力攀上成功者應該多借鏡的對象,也未必要求遠取經,再次強調今天日本足球夢想的實現,可是歷經多少歲月的規劃與努力執行而成,拿日本的足球維新成功,他們不會急功近利,改造工程啟動時,先把重點放在其國內足球體制與賽制的完善,更致力推動大規模的青少年培訓計畫,進而成功步入轟動亞洲的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經職業水準的洗禮與帶動下,自然而然促使國家隊戰力提升,成為亞洲最具與歐美強隊對抗的國家。

 

挽救我們的足球,直說就是要讓踢球人有前途過好生活,就得落實向下紮根(即青訓)並向上開花(實現職業化)結果,話說到這裡,圈內貴人多忘事,發哥只好老調重彈再闢系列專題連載,重新推出「台灣職業足球夢」系列,從多方角度探究大家最感興趣的台灣足球職業化問題,究竟該如何堅實地邁出去。

 

金錢乃世界足球潤滑劑

 

在歐洲,足球明星比教皇、總統還要風光。高水準的足球比賽登場,能讓平日喧囂的街市變得冷冷清清,人們忘卻彼此的不快和分歧,不遠萬里趕赴同一球場為球賽吶喊。在那裡,人們可以為搶購球票、隊衣將辛苦賺來的一個月工資投進去;在那裡,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為足球傾注所有的情懷。

 

名牌球星每個賽季至少可賺得一千萬美元,加上贊助金和個人出場費,已足可讓他們躋身數千萬富翁的行列。連已過氣世代的球星如義大利像拉瓦內利、馬爾迪尼這樣的超級球星,經常在電視上露面;西班牙的岡薩雷茲、佩內爾等球員,則在為汽車製造商、銀行做廣告;土耳其因走私坐過牢的球星科拉克則出面為一家巧克力商做廣告。更遑論現在當紅的梅西及C羅等巨星,身價都在上億美元以上。

 

就連70年代代表性人物德國的「足球皇帝」碧根鮑華退休後,除了拍廣告、當足球評論員外,過去也曾擔任拜仁慕尼黑隊主席職務,並率領該隊奪得歐洲足協杯冠軍。這些球星自然成了腰纏萬貫的大富翁。

 

大財團對歐洲足壇的興盛愈來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水準較高的球隊總有財大氣粗的大財團做後盾。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一些小國家不知名的小球會,則無力挽留住一名那怕是自己培養的高水準球員,因為他們沒錢。這些球員早已被國外大牌球隊重金吸收過去了。

 

像當年奪得1992年歐洲國家杯驚爆奪冠的丹麥隊,多數球員隨後都已到了國外踢球。同樣,後來再起的大賽場合上,一些大球會的老闆又在為網羅高水準的球星,而在打那些小球會的主意。

 

在整個歐洲,富有的球會往往財源滾滾而來,由此可以供養得起最出色的球星。接踵而至的是,球隊取得更輝煌的成績,引來更多球迷的關注,召來更多的贊助商,如此周而復始,形成良性循環。

 

在德甲只要有拜仁慕尼黑隊出賽的場合,現場觀眾的人數曾平均多達5萬9千人,該球隊在全歐洲的知名度,保證了球隊巨額的商業收入。曾經稱霸荷蘭足壇的阿傑士隊,也有豐厚的商業收入,這使該球隊籌建一座耗資1500萬美元的體育場得以實現。

 

同樣在英格蘭的足球市場上,前些年曼聯隊在超級聯賽的雄霸戰績,使該隊在英國股市上屢獲豐收,更壯大了曼聯的聲勢。曾五度奪得歐洲杯職業冠軍的義大利AC米蘭隊老闆貝魯斯科尼,靠著AC米蘭隊的足壇聲望和財力,曾為他在競選義大利總理時成功鋪平了道路。

 

金錢的魔力總是那麼讓人難以捉摸,然而正是金錢才讓歐洲足壇如此五彩繽紛,正是金錢才讓歐洲足壇熠熠生輝。

 

金錢的差異,使足球天才不絕的南美地區,可以靠賣球員維持生存,卻留不住球星在自己土地上好好踢球;足球經濟發達的歐洲足球市場,花得起錢請進來南美的一流球星,更助長了歐洲足球市場的空前活躍。這世界上,唯有金錢才是發展足球的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