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放棄仇恨政治嗎?

台灣能放棄仇恨政治嗎?

台灣能放棄仇恨政治嗎?(繆宇綸製作的新聞專題)

106年國慶大會,在帶著初秋微風的陽光中舉行,蔡總統的國慶談話,自然是整場大會的重點。今年的國慶大會,有朝野主要政黨的領袖出席,蔡總統特別感謝他們的出席『現場有來自各政黨的代表,國民黨的吳敦義主席、親民黨的宋楚瑜主席、時代力量的黃國昌主席,還有民國黨的徐欣瑩主席。在中華民國生日的這一天,不分黨派、放下不同立場,一起在這裡團聚,這就是國慶日的意義!』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蔡總統在談話中,也提到了三位前總統『我要特別藉這個機會,向李登輝前總統、陳水扁前總統,以及馬英九前總統三位民選的總統,表達謝意。三位代表了台灣追求民主自由的不同階段,三位所領導的政府,也都各自為台灣發展留下了政績。也許我們彼此之間,對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有些不同的想法。但我相信,歷任政府想要為這塊土地奮鬥的心,都是一樣的......』

總統說,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她全力以赴讓台灣更好,努力翻轉台灣經濟及產業結構,解決五缺問題,藉由前瞻基礎建設的公部門投資,帶動私部門投資,社會住宅按計畫實現,公教人員年金改革在幾經波折後,終於獲得通過。總統強調,一項一項地把問題克服,就是她的工作,總統並強調推動國防轉型,是她責無旁貸的責任,要落實國防自主,振興國防產業透過國機國造、國艦國造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全力強化戰力,但是不會求戰,會致力於維護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兩岸關係發展攸關台灣前途及兩千三百萬人民的長遠福祉。從去年520到現在,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我們盡了最大的善意,雖然因為雙方政治立場差距造成兩岸的波折,但也努力維持兩岸關係的基本穩定。我也多次重申,「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這就是我們處理兩岸關係的一貫原則!』

總統說,今年也是兩岸交流30周年,兩岸可以從敵對走向和平發展,關鍵在於雙方可以擱置政治爭議,實事求是,透過交流累積善意,創新思維及模式,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成果,在既有基礎上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面對兩岸及區域發展的新情勢,兩岸領導人應該共同努力,展現長年累積而來的圓融政治智慧,以堅定意志和最大耐心,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為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奠定基礎!』

今年國慶大會的總統談話,重點在於蔡總統在結尾前提到的憲改,並呼籲出席大會的各政黨領袖團結推動,然而,考慮修憲程序的繁瑣和高門檻,憲改與其說是要建立權責相符的體制,不如是在為兩年多後的2020大選政治動員預作準備,根本是假議題。倒是談話中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勢必會被兩岸各方拿來逐字解讀。

蔡總統國慶談話有關兩岸關係的內容,大抵不脫過去提出的基本架構,提到「新情勢」和「新模式」,但是沒有提到「新問卷」,並重申「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的「四不」,和過去的談話相比,看來更為謹慎,因為10月18號中共即將舉行19大,進行權力重組,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是否會因「新情勢」而出現「新模式」,相當值得注意,這可以解釋為何蔡總統的國慶談話,相對來說比過去要謹慎,因為她也得觀察19大後會不會出現「新情勢」。

雖然總統強調「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這「四不」的重點顯然在「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總統雖然也說「最大耐心」,但也強調「堅定意志」,這「壓力」不言自明,指的就是「九二共識」。蔡總統和民進黨對「九二共識」,顯然和國民黨執政時的主張是不一樣的,習近平則用「定海神針」形容「九二共識」,大陸方面認不認「新情勢,新模式」,關鍵恐怕還是在這。

先前一本美國智庫學者的新書,提到中共攻台計畫,引發國內熱烈討論,事後發現作者引述的不過是2013年的「國防報告書」,但各界討論的重點,都集中在「國軍能撐多久」上,這個想定更完整的說法應該是「在美軍介入前,國軍能撐多久」,然而要注意的是,中共軍力這幾年持續擴張與現代化,雖然論技術水準,和美軍仍然有一定差距,要在西太平洋擊敗美軍,目前顯然不可能,但如果我們換個問法,現在的共軍能不能在西太平洋阻擋或延遲美軍介入,答案恐怕就不是那麼肯定了。所以,與其討論在美軍介入前,國軍作戰能撐幾天,不如思考如何讓中共不會或不願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我們千萬別忘記,北京當局也有內部的「民意」壓力,如果情勢迫使北京當局要以更直接的方式「促統」,有可能不計代價,到時候就不是誰會馳援介入的問題了。

現實問題是台灣距離大陸很近,雙方國力差距很大,但卻又有密切的經貿關係,萬一兩岸兵戎相見,肯定是最壞的結果,要追求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自然不能只寄希望於對岸的善意,或一廂情願地期待「新模式」,但至少不能加深彼此的對立和仇恨。總統雖然不只一次強調「善意不變」,但國內瀰漫仇中氣氛,而民進黨正是這種仇恨政治的受益者也是事實。藉仇恨政治獲取的政治利益,因為得來容易,所以不會輕易放棄,口說「善意不變」,就像「心中有國旗」一樣,到底有沒有,大家心知肚明,需要特別強調,反而透著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