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廢棄年產出逾千萬噸 鳳梨、檸檬開發成飼料
根據2023年主計總處的統計,台灣農業剩餘廢棄年產出逾千萬公噸,農業部推動以「農業是沒有廢棄物的產業」為目標,將這些剩餘資源透過肥料、飼料化、能源以及材料化4面向研發再利用,今天(10日)也展現循環再利用近年推動成果。像是將鳳梨與檸檬皮渣開發為飼料替代進口芻料,每頭牛的一年飼料成本可以減少新台幣5千元。
台灣農業在生產過程中產出的農業剩餘資源以畜禽糞及稻稈為大宗,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畜禽糞每年約230萬噸,稻稈則有146萬噸等,其他還有像是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的銀合歡、文蛤殼等共約500萬噸。
農業部推動以「農業是沒有廢棄物的產業」為目標,也產生另一層面的經濟效益,且減少對國外進口資源依賴。像是廢棄菇包再製成栽培介質,可取代進口泥炭土;鳳梨與檸檬皮渣開發為飼料,可替代進口芻料。另外在永續發展上,稻草漿製成環保包材,取代塑膠製品使用;牡蠣殼粉開發復育礁,可成為水下生態復育的友善材料。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說:『(原音)因為這些循環都慢慢的跟大家結合的,我們暖暖包你去露營的時候就會用到我們的這些加熱包,那你在吃草莓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不再是用進口的泥炭土,而是用我們栽培菇類之後,在把它調整之後的這些栽培介質,所以這些循環實際上是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
農業部近十年來,也透過試驗改良場所及協力的學研單位開發,授權民間使用農業剩餘資源處理與再利用技術已經超過200多案,累計授權金額達新台幣6,150萬元。這些技術包括畜牧糞尿沼氣發電、製肥技術、沼液回田澆灌農作物,提供再生能源並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甚至是研發稻草分解菌製劑,解決露天燃燒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都可以見到推動農業永續發展成效。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網購快遞違規輸入動植物品屢罰不止 寵物凍乾被罰近千萬
AI、資料中心吃電怪獸 金控業盼2途徑找解方
不要再「鋏」了!農業部設專線籲全民檢舉獸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