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台灣銀行業近八成已用AI 麥肯錫:「規模化」成挑戰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生成式AI,已席捲各產業,國內各大金控集團也積極投入,包括台新金、中信金、國泰金,都有相關應用。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今(27)日發布最新調查報告,發現台灣銀行業將近八成,都已經在應用生成式AI,預計能因此額外創造360億到600億元台幣的利潤,但不到一成的業者成功「規模化」。如何提升應變速度、並加強和監管單位對話,是台灣銀行業接下來的首要挑戰。

AI主播報新聞你聽得慣嗎?富邦用生成式AI宣傳開戶優惠,再看看這幾張圖,是台新金員工AI繪圖賽得獎作品,國內主要金控紛紛投入AI戰局,台新金靠AI專案,每年能省下1萬5450小時工時,一個正職員工若每週工作40小時,要約八年才能有同樣效益。

國泰金的人臉辨識服務,則是靠AI比對照片上百個特徵,準確度大幅提升,中信金旗下中信銀的產品資料庫,能讓AI智能助理說話更像真人,新光金則是攜手微軟,力拚人資、新聞彙整等AI應用。

誰都不想在AI大戰落於人後,不過挑戰也逐漸浮上檯面,像玉山金推出的AI平台,雖然能滿足整間銀行35%AI場景需求,但公司內部瓶頸是使用率不太高,沒用過AI的員工不到兩成,但快六成用過後沒打算繼續用,有些人是因為不太會用,還有很多人是不滿意AI產出的結果,覺得自己來還比較快。

麥肯錫全球董事譚宏說:「(台灣銀行業)在大規模應用(AI)上,目前能力還是顯著缺乏,尤其在數據架構,IP架構、風險管理。」麥肯錫調查發現,全球銀行業可望靠應用AI,創造2000到3400億美元潛在價值,台灣更是能因此新增360到600億台幣額外利潤。

目前台灣銀行業約75%已經開始測試或應用,但不到1成規模化,有3分之2的業者估計可能還要一到三年,而客戶營運服務、行銷、IT開發都是主要應用領域。

麥肯錫全球董事譚宏說:「怎麼樣給銀行同業,一個試錯的空間,可能大家在這個過程裡面,都是持續地在學習,可是如果完全沒有犯錯的空間或機會,大家會很遲疑地去應用這樣的範疇。」,最新監管法規預計六月出爐,麥肯錫建議台灣銀行業,要做好風險管理、積極加快應變,生成式AI戰役才能旗開得勝。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