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不是「方便」過了頭?

作者:Lo Ping/換日線專欄

我接觸過的很多外國人、或是在外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都會說一句話:「台灣真方便!」

確實,尤其在台北等都會區,走沒幾步就有一家超商、一天 24 小時都有營業中的商店、餐廳,深夜也不怕餓肚子。看醫生也很方便,花少少的錢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醫療照顧⋯⋯。這些,都是許多國家、甚至進步的已開發國家所沒有的。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台灣是不是「方便」過了頭?

我們都知道,「自由」是建立在不妨礙他人同等自由的前提下,個人運用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資源(如財產),從事一切活動的權利。在提倡「自由」的國度,只要不違反法律、危害旁人,不干涉別人的隱私,就不應當過度禁制;反過來說,自由也有其限度,如不該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等。

同樣道理,如果所謂的「方便」,是建立在他人的「不方便」上,那麼這個「方便」很可能就變成了「隨便」。

而現在的台灣,在很多地方,好像都已經「方便過了頭」,「只要我方便就好、管別人怎樣」,也造成種種負面的效應:

駕駛人和執法者們的「方便」,造成交通亂象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開車或騎機車的人,不管路上是否為黃線,甚至是紅線、公車站、消防栓、並排⋯⋯都會「直接給他停下去」。

在紅黃線上停車,會不會擋到路?會不會影響交通?會不會妨礙其他人員的進出?「沒差,停一下而已,反正我方便就好。」

那麼我們的執法單位在幹嘛呢?執法單位在很多時候,往往「不告不理」,定期巡視拍照、拖吊之外的時間,就放著不處理;或者因為「方便拼業績」,在某區直接拖吊了一整排黃線停車就收工,但隔壁不過一條馬路停在路口紅線、醫院門口、消防栓旁的汽車,卻放任不管。

親眼見過多次這樣情況的我,有次詢問過在執法單位的朋友。有人說:「有做就好,偶爾給民眾方便一下沒關係、民眾也可以檢舉啊」;有人則說:「要是抓太兇,會變成輿論攻擊的目標,被人家說『擾民』。」

在這樣駕駛、執法單位都「方便就好」的心態下,難怪各都會區不論蓋了幾條捷運、高鐵通過幾個城市,交通情況都沒辦法顯著改善。難怪在國外問人「哪裡好停車」時,當地人都會告訴你公共停車場的距離,或是建議你改搭捷運;反觀如果在台灣問同樣問題的話,許多台灣的駕駛都會有「私房停車點經驗談」,熱心地告訴你「哪裡不用錢、警察不會抓」。

路人們的「方便」,建立在清潔人員的辛苦上

再來看看台灣的街道、公共環境,為什麼常常會如此的骯髒?明明幾乎每天都有垃圾車,每天都有清潔隊員打掃街道⋯⋯但是路上總還是有垃圾、菸蒂,總是看起來很骯髒。

是清潔人員太懶散、沒做好工作嗎?絕不是。好幾次我都看到,辛苦的清街人員在一小段街道上,就清理出了整整一車的垃圾和廢棄物,但是到了晚上路上又開始顯得同樣髒亂——明明垃圾桶就在不遠處,但是一堆人就是要把垃圾隨處往地上丟;或是明明家中社區就有固定收廢棄物的時間,卻還是要把垃圾丟到街道上或公用垃圾桶中。

這也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做比較方便」,所以城市街景不管再怎麼清潔,看起來永遠都是髒的。

同樣道理,包括超商店員、醫護人員、基層服務人員⋯⋯等,常常要為人們的「方便」付出辛勤的勞力。但在「視方便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下,他們的付出往往沒能得到應有的報酬。

「方便就好」的選民,養出「隨便就好」的政治人物

上面講的,是比較生活面的例子。如果進一步討論這個「方便就好」的價值觀,其實有更深層的影響:

例如,用上面同樣的角度,想想政治人物。為什麼台灣有那麼多的政治人物,總是喜歡做表面的「政績」,或者光在電視上講些冠冕堂皇、批評抹黑對手的話,卻不願意真正深耕、了解民眾的需求,提出審慎的政見?

因為這樣比較「方便」說服「愛方便」的台灣人。

怎麼說呢?好比台灣的土地那麼小,私人載具持有率居高不下、大眾交通使用率沒有飽和的情況下,各都會縣市鄉鎮,每年卻還是有一大堆新的硬體公共建設、交通建設在剪綵、開工。

然後就算講「軟實力」,卻還是硬體思維:文創要有「文創館」、新創要有「新創特區」、藝術要有「藝術中心」、網路要有「軟體園區」⋯⋯不管建成之後有沒有人使用、會不會變成「蚊子館」,反正就是先造再說。

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軟體」的建設(教育扎根、文化扎根、培養人才、產業轉型改革規劃⋯⋯)往往需要長期經營,短期內看不到明顯成果、也沒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形體。

因此就算花時間花力氣長期做下去,往往也沒有辦法換成選票。

為什麼會沒有選票?那是因為儘管有越來越多的公民團體,開始認真監督政治;仍有許多選民還是抱著「方便就好」的心態:除了投票日前那幾天看看候選人誰有名、「政黨又正確」、誰「看起來有做事」,作為投票依據(或根本懶得投票)之外;平常並不會真的關心公共政策的推展,選完之後也懶得花力氣去監督、研究、比較政策。

如果像這樣「方便就好」、憑印象投票的選民越多,政治人物自然「隨便當當就好」:只要言詞漂亮或辛辣到能上媒體,只要開出「人人有獎」的福利政策支票,只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大投資大建設」⋯⋯往往就能當選或連任、延續政治生涯。

這樣,誰還會真的為人民長遠的未來著想?誰還想把時間都花在默默做事、仔細規劃真正對台灣有利的政策上?

「方便就好」的媒體和評論,造就的悲劇

最近,台北駐大阪經濟辦事處處長,因有人散布不實謠言、加上新聞媒體不求證真實性就引述假新聞,造成辦事處處長受不了輿論壓力,不幸輕生。也造成後續許多關於「假新聞」的討論。

這件事情,再次突顯出台灣所謂的「新聞媒體」和「網路輿論」,同樣「方便就好」、卻造成他人傷害的嚴重問題:

身為「公眾媒體」的基本條件,不是除了應扮演協助民眾監督政府的「第四權」角色外,還要當個「守門人」,至少查證刊載報導的真實性嗎?

怎麼可以那麼「隨便」的報導出來,事後再來說是「因為網路散布假消息」,藉此撇清責任?

而媒體會墮落到「方便」就好,不也是因為不論內容有沒有查證、報導有沒有依據,只要標題夠聳動、情節夠狗血,就有人源源不絕地貢獻點閱率嗎?

又,當媒體已經失去作為「媒體」的資格,人們在痛罵媒體、記者的同時;不少人不也是「方便就好」,未加查證、思考就轉述謠言,甚至以錯誤的訊息大發評論,因此而成為「假新聞」的共犯?

台灣,或許是真的是個「方便」的寶島沒錯,但建議我們也能多想想,因為「太過講求方便」,所造成的種種問題。

追求「方便」是人的天性,但如果大家能在「給自己方便」的同時、也能多替「別人的方便」著想,那麼台灣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台灣,是不是「方便」過了頭?》,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便利商店文化」:引以為傲的「方便」背後,可曾想過你我失去了什麼?
美國同學:「我們還真沒什麼食物文化,方便就好。」──「美式」速食店遍佈全球,背後的「文化」是什麼?

作者簡介:

Lo Ping。大學畢業後有幸拿到澳洲打工簽,在澳洲待了將近一年,在語言學校待了四個月,認識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學到了他們國家的很多事情。在澳洲的這段時間,自己有了很大的改變,希望有朝一日能再踏上澳洲的土地,也希望有幸能再跟各國的朋友們見面。

更多論壇文章
高雄市長選舉 吳敦義的生死門
「妳是小公主,那我是什麼?」一個母親痛苦的矛盾
為什麼每次選舉他們都跟我們說:高雄不能輸
成大醫院砍殺事件淺談公務員霸凌黑數
先把「省錢」放到一邊,你該學習的是這兩個字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