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重傷?美國擬撤中國晶片廠豁免 學者提3警訊:台灣半導體影響恐比韓國慘
美國對等關稅態勢未明之際,美中科技戰似又進一步升溫,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正考慮撤銷三大晶片製造商台積電(TSMC)、三星(Samsung)與SK海力士(SK Hynix)3家的在中國工廠使用美國技術的特殊授權;白宮官員強調,這並不代表貿易戰局勢升級,而是把晶片設備的許可機制與中方現有的稀土原料許可機制保持一致,美中雙方對於完備倫敦協議持續有所進展。對此,鋁美學者翁履中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再出手,美中晶片戰正進入新一波升級,「這是一場選邊站的科技戰,而美國已經不再容許企業中立。」
翁履中今(21)日早上在臉書分析,美國這項可能取消對台、韓半導體業在中國設廠的豁免措施,透露出3個值得深思的訊號。首先這不只是對中國的科技圍堵,更是對盟友企業的壓力測試,過去,美國可接受「政商脫鉤處理」的彈性空間,如今則可能直接上緊發條,要求企業配合國家安全戰略,這對於仰賴全球布局維持競爭力的台韓半導體巨頭,是直接的衝擊。「企業不能不問:如果配合美國政策損失利益,美國願意補償什麼?」
再者,翁履中提到,美國內部也存在矛盾,商務部的國安鷹派與財政部等親商派意見分歧;最後一點,對台灣來說這並非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生存戰略的課題,如今地緣政治只要出現緊張,美國就把台灣、南韓的科技優勢當作槓桿工具,台韓不能只是被動接受,而必須主動規劃自身科技安全政策、出口控管法規與外交談判策略,否則一旦政策環境翻盤,受損最深的可能就是站在第一線的台積電等大企業。他認為,台韓恐難以避免「選邊站」,但要讓美國知道配合有極限,學會如何說不是未來的關鍵課題。
針對台灣,翁履中進一步說,兩岸關係不僅是經貿連結,還有歷史情感和政治因素牽扯其中,若台灣企業全面配合華府限制措施,不僅將失去關鍵市場,也會破壞企業內部的全球布局,並可能招致中國報復。他總結,美國採取對中國科技產業的限制,真的就能阻止中國科技崛起?「答案恐怕很難樂觀」。他盤點,中國工程師人數是美國的數倍,STEM人才遠超西方國家,科技創新靠的是制度、人才與合作形成的化學變化,而非靠圍牆與禁運,封鎖可能拖延對手,但真正的領先是不斷創造新的標準,「美國原本具有制度優勢,但現在看來對自己的優勢也失去了信心?」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