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糖復興鐵橋重生 指日可待

中國時報【許素惠╱雲林報導】 串聯雲林與嘉義的台糖復興鐵橋毀斷多年,建築師廖偉立以《現地鐵道橋遺址博物館》為主題,融合歷史與當下日常,並賦予新舊對話關係,讓人文的積累不中輟設計,摘下競圖首獎,糖廠綠廊並獲得「中國城市發展貢獻獎」,鐵橋重生指日可待。 高架弧型 不幸遭沖毀 1908年隨著北港糖廠而興設的復興鐵橋,是全國最長的五分車鐵橋,高架弧形造型優美,2001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但陸續遭洪水沖刷損毀共6橋墩,翌年成為斷頭橋。 為延續北港與嘉義新港等區域觀光計畫發展,廖偉立規畫線性藍綠帶空間並整合橋下小農市集,將舊鐵橋整修改善,以傳承北港及新港文化為主題,結合現地遺址展示,保留斷橋現場塑造紀念性空間,再造臨時車站意象,創造出生活溫潤感、生命能量感、城鎮地方感及自然自在感。 鐵道設計 單車行人可行 廖偉立以結構可識別、可還原的構築方式,在舊鐵道上增建可供人行及自行車行走的平台,串聯兩岸觀光動線並恢復進香鐵道的空間記憶。 廖偉立強調,從北港糖廠延伸的綠廊道,是全國絕無僅有的地景,他花10年耕耘、期盼與等待,終於讓北港溪兩岸藉糖廠綠廊一步一步、慢火細燉地把周遭人事物、歷史、文化與地景聯結,綠廊與橋宛如脊椎,期待周邊民間力量互動把脊椎長出去,展現出台灣常民生活的能量。 糖廠綠廊 結合民間參與 行政院雲嘉南執行長許根尉、北港鎮長張勝智、雲林縣議員蔡岳儒等認為,該案結合北港及新港既有景點及沿岸步道,達成完善的遊憩網絡,並將成為北港和新港觀光、文化、宗教、產業及教育等多元文化空間,具有承先啟後的歷史意義。 該古蹟活化再利用總經費1億5000萬元,已獲中央支持、縣府配合,預計2018年8月發包施工,2019年9月完工。